貞于天性,堅持自我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古老的三字經(jīng),一開始就道出了人性的本質(zhì)——善良。對于真、善、美應該是人類永恒的渴求。然而在物欲橫流的現(xiàn)代社會中,很多人過度追逐物質(zhì),卻迷失了自我。
一只蝎子掉入了水中,一位印度人試圖救它伸出了手指。可兩次救它,兩次被蟄。第三次伸出手時,旁邊的人看不下去了,勸他:“它老這么蟄你,你還救它干什么?”
可他的回答卻值得我們深思,“蟄人是蝎子的天性,而愛是我的天性,我怎么能因為蝎子有蟄人的天性就放棄我愛的天性呢?”一句簡單的話,卻深奧的如同幾百年前沉重的鐘聲,穿過了歷史的濃霧,直逼心間,引發(fā)無限的思考:蝎子蟄人是它為了生存和繁衍,而人的天性不就是為了愛嗎?!
天性于人類,即是最本源的愛。印度人反復地被傷害,卻絕不停止施救。他的自我,是真實的;他的堅持,是善良的。他的天性,是美麗的。但更像《詩經(jīng)》中純樸的風,不加禮節(jié)的束縛、不加世俗的誘惑,只為了心中的真、善、美,只為了愛。而我們現(xiàn)代人類的天性,卻在物欲橫流中不斷地被沖刷,消失殆盡。生活當中的失敗、挫折;各種各樣的眼神、話語;不同的觀念和信仰,以及令人眼花瞭亂的物質(zhì),不正如蝎子蟄人一樣,在不同程度地刺激和消耗著我們的天性嗎?人們常常在問自己:我為了什么?我又得到了什么?
有人想要一個溫馨和美的家。認為家就必須有一個足夠大的房子和足夠方便的交通工具。于是為了這個夢想,拼命工作,勤儉生活,放棄了與家人孩子共享天倫之樂。或許有一天,你成為了“成功人士”,擁有了這一切,也許會感到這并是想象中那般溫暖的家。因為你所擁有的`只不過是被物質(zhì)充斥的家的軀殼,家的內(nèi)在卻在有意無意之中丟失了。只有明白自己的天性,才能選擇正確的方向來堅持自我,否則我們就容易迷失自我。付出努力之后發(fā)現(xiàn)并不是自己想要的,那時往往悔之晚矣。
有人喜好學習,這天性是偉大的。但原應是在字里行間、走南闖北中歷練的博大,卻越發(fā)狹隘、尖利自負,甚至功利。這天性的最初是偉大的,但對于學習來說,應該是與不同想法進行摩擦,激發(fā)火花,是進行創(chuàng)造,特別是對于一個高速發(fā)展而又缺乏一定理性的世界來說,不是排擠,而是了解、理解再包容。是對每一個敢于提出自己真實想法的人的肯定與包容。不是你不曾有過純樸的天性,而是你不懂得如何堅持,如何在這個時代詮釋天性。
真、善、美才是我們的天性,也是值得推崇的精神。
天性的產(chǎn)物是精神,物質(zhì)只是我們偉大時代的贈品,這贈品不抵滄海一粟,卻惹得多少人為它放棄不同程度的真、善、美。
只要你對每一件事物都報以愛,它們也會報以最純樸的天性。堅持天性,不是故若清高,是為了保持自己,它是我們的本質(zhì),也是我們的軟肋。真、善、美的天性一旦被放棄,就像冬日撕破了的皮囊,無數(shù)寒風洶涌地涌進,那時,又有什么能抵住呢?
【貞于天性,堅持自我】相關(guān)文章:
2.思考的天性作文
4.秋夜吟董貞歌詞
5.董貞傳說的歌詞
6.董貞成佛的歌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