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
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,大家都經(jīng)常接觸到作文吧,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。那么,怎么去寫作文呢?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1
不管是小村莊,還是大城市,家家戶戶都要拜年。說它是年俗之首,也并非是,只不過在我心中,它是那樣高等的寶座罷了。
我的家鄉(xiāng)在河南,那里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貼對聯(lián),初一去廟里拜佛求平安,初二去外婆家拜年,初三到崗上給去世的親人上香、燒紙錢······令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事就是給外婆拜年。
大年初二那天,美麗的小雪花在空中飄飄悠悠地飛舞著。爸爸帶我們來到了外婆家。我們下了車后,從后備箱里拿出幾箱早已備好的禮品,然后悄悄地推開大門,想給兩位老人一個驚喜。
“外公外婆新年好!!!”我高聲喊道。
外公外婆不約而同地從灶火屋里走出來,臉上露出異常興奮的笑容。他們接過我們手中的禮品,把我們請進了堂屋。剛坐下,幾個大人便嘮起了總也說不完的家常事,我和姐姐只好去房間里看電視。
終于,她們不再聊了。我便從爸爸的愛車里拿出我精心準備的賀卡,送給年逾花甲的外婆。外婆收到我的祝福后,幸福地笑了。她笑得那么甜,那張平日布滿皺紋的老臉上,綻開了一朵美麗無比的野菊花。
我感到無比自豪。
父母生日、教師節(jié)、婦女節(jié)、母親節(jié)、父親節(jié)······我送過無數(shù)張賀卡。對方開心,我也開心,可從未有一次像今天這樣自豪過。因為,這一次的小小舉動,換來的是一位長年心事重重的老年人一個寶貴的笑容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2
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,地大物博,民族眾多。過年過節(jié),不同地區(qū)、民族,風俗也不盡相同。我的家鄉(xiāng)——崇明,每逢年前,家家戶戶都會蒸上幾籠崇明糕,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點心。
崇明糕與眾不同,似甜糯的發(fā)糕,糕中又綴滿蜜棗、核桃、葡萄干等干果,美味可口。臘八過后,大家就陸續(xù)蒸崇明糕了。首先,把提前備好的蜜棗去核切碎,洗干凈葡萄干。一大早,早早將糯米浸上,浸泡兩小時后,瀝干打粉。一切準備就緒,就可以開始蒸糕了。把糯米粉、糖、各類干果,加水攪拌,攪拌均勻后放入圓形蒸籠內(nèi)。灶臺的大鍋里放上水,鍋上架上蒸籠。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,燒得正旺;鍋里水咕嚕咕嚕冒泡沸騰著;蒸籠里的糕也在漸漸成型。僅僅十幾、二十分鐘,就有誘人的香味溢出,糕蒸好了。打開蒸籠,倒出糕時,香氣撲鼻,令人食欲大增。
蒸好的糕放在通風處晾干,切成一片片,收藏食用。當然,切片時,也是我們孩子最開心之時,圍在桌邊,切糕落下的糕皮可以提前大塊朵頤,一飽口福了!
過年了,一家人穿著新衣,吃著豐盛的新年大餐,看著電視,放著鞭炮和煙花。香甜可口的崇明糕放在桌上,隨時可以叼上一塊,邊玩邊吃,開心過年!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3
在過年時,每家每戶都會有自己過年的習俗,而我們的習俗——放鞭炮。
在今年春節(jié)前,我們買了許多煙花、鞭炮,準備到除夕夜開始放,買煙花時我一直對爸爸說,買最大的煙花。爸爸同意就給我買了,我迫不及待地想放炮。終于,等到了12點,我立刻跑下樓放炮,可是我突然有一個問題——為什么要放炮,于是我問了爸爸,他笑著回答說:“因為放炮是對新一年的美好向往。而且在古代只有鞭炮,沒有煙花,所以有了一個關(guān)于鞭炮的傳說,‘從前有個怪獸叫“年”,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,后來有人知道了他的弱點——怕紅、光、響,所以人們造出了鞭炮。’還發(fā)明了對聯(lián),留下穿紅衣服,守更待歲的習俗。”
爸爸講完后,我們便開始放煙花,爆竹。雖然煙花五彩繽紛,火樹銀花,但是我更喜歡鞭炮,因為每次放鞭炮都感覺年獸已經(jīng)被趕走了。
放完煙花后,我查了一下爸爸給我講得故事,原來那只是傳說,關(guān)于鞭炮的來源—為了驅(qū)邪,一開始用鞭子抽地,后來有了火藥,制作出爆竹,因為聲音相似,就出現(xiàn)了鞭炮。
這次春節(jié)不僅玩得開心,還知道了關(guān)于鞭炮和春節(jié)的故事,真是一舉兩得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4
我的老家在湖源那當然我的家鄉(xiāng)就在湖源!
湖源其實我認為沒有什么風俗,唯一風俗可能就是這個吧,你猜猜是什么?
我們家每一年過年,過年前一天,元宵,清明等節(jié)日會祭祖。那如何祭祖?我們會在吃飯前記祭祖,桌上會買買許多零食水果,晚上要吃的飯,一根煙,一瓶酒,許多椅子與一只碗。而且有一個人會拿三只香,等開始祭祖的時候,我們就不能去一摸椅子,你知道為什么不能去摸嗎?因為我們記住就是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們,或者是你去世的親人,這些椅子上面雖然沒有人,但是我們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樣,不能去摸,不能去碰。你知道為什么不能摸,不能碰嗎?你想想你吃飯會有人來無緣無故碰你嗎?有人會來摸你嗎?并沒有,那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,有人就不能去摸它們?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,必須是要干凈的手,這一點我也不知道為什么!
而且在祭祖的時候,我的叔叔與爸爸,會給他們倒酒,他們每人一只碗陸續(xù)的倒過來,最后再把酒倒到一一只碗里去外地一灑,干什么?那香最后怎么處理呢?我們會把它插在家門口的泥土前,就是祭拜土地公公。
記住記好我們小孩可能過去拿零食,可能會把飯菜搬到另一個桌上去吃,因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樣的,記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,而我們的桌子是圓圓的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5
“五月五,是端陽,門插艾,香滿堂,吃粽子,灑白糖,龍舟下水喜洋洋!"不猜你也知道,這是一首寫端午節(jié)的童謠。
端午節(jié),你們做什么呢?那年端午節(jié),我跟外婆學包粽子,外婆把洗干凈的粽葉平鋪在桌子上,還有一大盆腌過的肉和剝好的栗子,一旁的椅子上放著用醬油和鹽調(diào)好味的糯米。
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勁,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。我學著外婆拿起一張粽葉,卷成一個圓錐,哈哈,這真像我們吃的甜筒。緊接著,我舀進了幾勺糯米,放進一大塊肉,幾顆栗子,再加兩勺糯米,再跟著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給裹了起來。正當我準備扎繩子時,手沒抓好,粽葉豁開一個大口子,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剛才的盆子里。外婆見我這狼狽樣,慌忙來補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……
終于,在外婆的努力補救下,一個不正常,但還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場了。我學會了包粽子的步驟,便熟練地包了一個、兩個、三個、四個……
粽子包好了,接下來的步驟便是煮了。粽子剛下鍋便有一股淡淡的調(diào)味香,過一會兒,一陣濃郁的糯米香飄了出來……
時間從棕香間流逝,不一會兒,粽子便出鍋了。我挑了一個畸形的粽子,這可是我包的。我小心翼翼地撕開粽葉,一個金黃飽滿的粽子便出現(xiàn)在我眼前,我輕輕地咬下一口,感覺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。
我一邊品著粽子,一邊與外婆聊著端午節(jié)的習俗,我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棕香回蕩在屋子中……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6
我們家鄉(xiāng)寶清的風俗習慣有很多,例如:過年時吃的殺豬菜、粘豆包、扭秧歌、打陀螺等,都很有趣。
說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,誰不是饞得直流口水呢?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?讓我來告訴你吧!
其實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難,需要的材料有:粘米面、水、紅豆和白糖。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餡后和面。先把紅豆放進鍋里煮,等煮熟了就把它搗碎,搗成豆泥狀,再撒一些白糖,就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毛毯似的,白糖的多少根據(jù)個人喜好而定。然后開始和面,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,使它形成一個大面團。因為是粘米,所以做的時候要撒些面粉,這樣它就不會粘到面板上了。再把這個面團揪成一些拳頭大小的小面團,整齊地排放在面板上。接下來該把豆餡放進去了。那怎么放呢?其實很簡單的,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團上按一個洞,注意不要按漏了,再盛一勺豆餡放進去,最后把它團成一個團,放到鍋里蒸半個小時,剛出鍋時,看著它白白胖胖的樣子,像一個個雪娃娃,讓人不忍心下口。當你拿起來時,香氣撲鼻而來,當你咬上一口時,又甜又糯,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,欣賞著冬季的美景,讓人無法忘懷。
以前,在農(nóng)村殺豬是一件大事,誰家殺了豬,都要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吃殺豬菜。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鮮的血腸再加上豬肉一起放到鍋里燉,再放一些姜和蒜,味道好極了!讓人回味無窮……
我愛我美麗富饒的家鄉(xiāng)寶清,更愛這里地風土人情!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7
我美麗的家鄉(xiāng)在浦城,這是一個很小的縣城,但僅管如此,我們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(tǒng)民俗,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。
我先從春節(jié)開始說起吧!沒到除夕之夜的時候,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,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,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,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,兒女能夠孝敬長輩。
吃完晚飯后,我們是從不出門的,聽奶奶說: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。雖然我們不能出門,但是在家中,我們不能出門,但是在家中,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。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,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!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,財運年年除夕過后,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!早晨起來,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,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,味道甜甜的,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,甜甜美美。
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,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,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,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,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,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后,女孩在家?guī)透改父苫睿泻⒕透S大人們?nèi)ジ髯缘挠H戚好友家去拜年,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。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,給菩薩請安,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,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。
在過了初六之后,大家的一切就都恢復正常了,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(xù)工作,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,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,這個春節(jié)是令人難忘的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8
我的家鄉(xiāng)在淄博,端午節(jié)有吃粽子的習俗,包粽子變成了過節(jié)必不可少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
粽子做法并不單一,有豆沙的,黑米的,紅棗的等,五花八門,在端午這一天,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。
小時的回憶,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,忙前忙后,先用水把粽葉洗凈,晾干,再準備好糯米,洗凈放在一邊一會兒用,再拿出豆沙,紅棗,黑米放在一邊。等一切準備停當,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?shù)脑捔恕?/p>
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,定要等到十點十分——十全十美,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,只好在一旁等候。
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,我們就來桌前,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,他一拿,一盛,一放,一包,一個粽子就包好了,爺爺一邊包,一遍不一會兒,一筐粽子就包好了,而我呢,卻把米搞得一身,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,一拿,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沖了出來,滿地都是,而大人們呢,則在一旁哈哈大笑,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。
這包進去的,是我的快樂,包進去的是餡,是美好的心,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(guān)心和耐心。
沒過一會兒,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,刨開一層粽葉,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,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,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,,帶著對傳統(tǒng)的畢恭畢敬,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。
吃在嘴里,甜在心里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9
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,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,在我的`老家——湖北也有著別樣的風俗。
在湖北過年時,除夕這一天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,吃飯前要先放一串鞭炮,然后關(guān)上門祭拜祖先,接著便是吃團圓飯了,在飯桌上雞魚是必不可少的,吃到最后魚總是不能吃完,寓意著年年有余。
到了初一,我們的第1餐要吃雞,爸爸告訴我吃雞,也有著象征的寓意。因為雞通“吉”,所以吃雞就代表著大吉大利,希望以后的日子好運連連。爸爸還說吃雞時不同的人吃不同的部位。比如:主要的勞動力吃雞爪,寄意“新年抓財”;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雞翅膀,寓意能展翅高飛;當家人則吃雞骨頭,有出人“頭地之意”。
奶奶在初一這天,六點鐘便開始熬雞湯了。當我們起床時差不多七點鐘了,此時的雞湯已經(jīng)燉熟了,一陣陣香味從廚房里飄了出來。我迫不及待的來到廚房,只見灶上的鍋中正冒著熱氣,雞已經(jīng)切成了一份一份,正躲在鍋中的各個角落里頭。
很快雞湯便被端上了桌,聞著那誘人的香味,大家都紛紛夸贊到“奶奶的廚藝真好!”奶奶都被夸贊的不好意思了,等菜都上齊后我們便開始吃飯了。只見表弟率先拎了一個雞翅膀,我也緊跟其后夾了一個。大人們也都紛紛開動了。
看著碗中的雞翅,它已經(jīng)被燉成了金黃色,我吃掉皮后里面的肉變成了粉色。吃完雞翅我又找了幾塊雞肉吃,那吃的是滿嘴油光。
吃著這頓飯,我想:我也要把這個習俗一代一代的傳下去,不讓它遺失在歲月的長河中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10
端午節(jié)是我們國家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慣,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節(jié)目來紀念這個日子。我們這邊當然也不例外,舉行活動的節(jié)目也是非常多的。當然其實各地的習慣都是差不多的,不是賽龍舟就是吃粽子,灑雄黃酒等等。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會在門口的地方掛上艾葉和菖蒲這類東西,具體的效果我也沒有細問,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龍舟了。
在端午這天,必定是要賽龍舟的,我們往年的龍舟競渡是非常激情的。“端陽的下午,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,佩帶“香囊”和“蛋兜子”,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。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,掌聲,吶喊,尖叫,口哨,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么。旌旗,浪花,赤裸的黝黑的臂膀,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。紅旗高舉,飛出深深楊柳渚。鼓擊春雷,直破煙波遠遠回。歡聲震地,驚退萬人爭戰(zhàn)氣,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。”而且誰劃龍舟贏了還會被人表揚,說明我們這個村的村民比較厲害。現(xiàn)在賽龍舟也都帶有一點比賽的性質(zhì),幾個村組合到一起,大家進行比拼。
我們每年都是如此,在岸邊上吃著粽子然后看大人們在下面進行比賽。以前我小的時候,我爸爸也是一個龍舟的選手,不過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不是了,劃龍舟還是很需要體力的,我爸爸年紀不小了也就不去賽龍舟了。不過現(xiàn)在可以帶著我在岸邊觀看,端午節(jié)日還是快樂的度過了。每年到這個節(jié)日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,有好吃的粽子有好看的龍舟,我們這也有自己的風俗和民俗,可能跟全國各地都差不多,但是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的,只有走南闖北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不同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11
我們家鄉(xiāng)的民俗風情可多了,有“走大王”、“舞火撈”、“燒大炮”等等。在我的親眼所見中,“燒大炮”是一件最讓我難忘、最可喜可賀的事。
在天堂墟這一帶地方燒大炮的時間是:農(nóng)歷正月十三。這一天,各村莊及墟鎮(zhèn)街道可熱鬧了。這一風俗盛事在蓮塘村和朱所村尤為特別隆重。
我們小孩子終于盼到了這一天。
燒大炮活動開始啦!有人把燈籠掛起來了,那火點在燈籠中閃爍著,仿佛在跟現(xiàn)場的人們說:燒大炮正式開始。
人們把現(xiàn)場圍成一個大圈。村長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間,手執(zhí)著火種,點燃了炮竹。頓時,四、五個小炮從炮筒里射出來 ,并飛快地升到了高空,又慢慢地從天而降……
“轟隆!”一聲炮響,別緊張,現(xiàn)在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。圍在現(xiàn)場的人立即爭先恐后跟著花炮,只要撿到了花炮,就會有利是領(lǐng)的喲。當然,花炮也不是只有一個,還有很多在后邊爭著要上場呢。
燒完大炮后,會有舞獅來助興,還有八音為人們演奏,還有趣味濃郁的曲藝表演來獻給人們欣賞……總之,節(jié)目繁多,熱鬧非凡,令人們目不暇接,流連忘返。
家鄉(xiāng)的燒大炮活動雖然規(guī)模不大,但人們已經(jīng)是喜悅滿懷,精神抖擻。這項民間風俗同時會帶給大家美好的祝福,人們祈禱村子平安,風調(diào)雨順,五谷豐登,事事順利。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12
“五十六個民族,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。”我們是個多民族的國家,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。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漢族過年吃餃子的風俗。
除夕那天,媽媽要包團圓餃子,要求我也參加。媽媽早早的調(diào)好餃餡,搟好面皮,每張面皮薄厚均勻,方方正正。準備工作做好后,包餃子正式開始。真是“看花容易,繡花難”啊!看看我包的不是餡多就是餡少,不是躺著就趴著。再看看媽媽包的,就像精神飽滿的大將軍,站在那一動不動,好像正在接受考驗的士兵。我包的呢?已經(jīng)兩腿發(fā)軟,像打了敗仗似的,不敢抬頭見人。
我又包了一個,我把兩邊捏住了,可是它那飽滿的肚皮卻露了。我嘆道:“真難呀!”我泄氣了。媽媽對我說:“干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,不能半途而廢。”聽后我點點頭,媽媽教我包餃子,先拿起餃子皮平放在手心,再夾點餡在面皮上,然后兩端對折按緊,彎曲擠壓,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。這下我的就像打我勝仗回來的將軍,我開心地笑了。
年三十的餃子不僅形式上有講究,就連擺放也有規(guī)定。首先不能亂放,俗話說:“千忙萬忙,不讓餃子亂行。”擺放整齊,民間叫圈福。我們漢族吃餃子的風俗從古延續(xù)至今,因為它代表著歡樂、團圓、吉祥!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13
年的腳步一天天近了,臘月也已悄然到來了。
在我的家鄉(xiāng),一進臘月人們就充滿了迎春的熱情。走進臘月,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,這味兒是從家鄉(xiāng)噴香的臘八粥里溢出來的。
每年臘月初八的這一天早晨,各家的主婦們就早早地起了床,忙著洗糯米、撿各色豆類、選各種干果,備齊各種佐料,用小火慢慢熬制臘八粥。臘八粥中赤豆、紅豆必不可少,白糖也是重中之重!白糖主要讓粥變得甜膩膩的,有甜蜜的口感,而赤豆、紅豆則不一樣,這可是有故事的呢!
傳說有“赤豆打鬼”之說。據(jù)說上古時期,有惡鬼專門作祟,小孩子生病、人們品行不端等都是因為惡鬼的原因。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,單單畏懼赤豆,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這天熬粥,借粥里的赤豆、紅豆來打鬼,驅(qū)疫迎祥,這才有“赤豆打鬼”之說。
熬制臘八粥,要耐心地用小火熬制,等到熱氣騰騰,香味彌漫整個廚房的時候,臘八粥就熬好了。那份精致,那份溫暖,是商店里買來的八寶粥無法媲美的!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熱氣騰騰、香甜軟糯的臘八粥,就仿佛心被融化了,全身都熱乎乎的。不管寒風多么刺骨,始終洋溢著溫暖。
臘八節(jié)喝臘八粥,臘八節(jié)過后,馬上就要迎來了春節(jié)。俗話說:“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”臘八節(jié)是春節(jié)的前奏,它也別有一番風味!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14
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龍江大慶。
從小年開始,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——大家開始掃除,把家收拾的干干凈凈的。就連平時不光顧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掃的一塵不染。而在掃除時,各家也有各家的習俗,媽媽常說:“二十四,掃房子。”而我們家就是用了“老小通吃”法——老人、小孩都要參與其中,感受濃濃的年味。
而在十八時,我們就要在門口貼上對聯(lián)。相信這大家再熟悉不過了。不過,我們家有個習俗——貼對聯(lián)由小孩來貼,既有守歲的意義,也有希望我們勤勞能干、健健康康的寓意。
而重磅戲就是年夜飯了!前期大家坐在沙發(fā)或椅子上,享受著、欣賞著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。在凌晨12:00的鐘聲響起時,餃子準時“閃亮登場”,大家開始分享元寶樣的餃子。噓~不瞞你說,我們的餃子里可是有“寶藏”的!“寶藏”就是我們餃子里的硬幣!我們把餃子里包上餃子。小孩吃到硬幣表示新一年能夠茁壯成長、學業(yè)有成;大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越長越年輕、工資越來越高;老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體如泰山、延年益壽。不瞞你說,沒到三十,我們都瘋了似的吃餃子,不吃到就不罷休,我還曾有把硬幣吞進肚子的囧事……
哎,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!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15
到了寒假,每當這個時候,我就想起了春節(jié)。
春節(jié)前幾天,家里的老人就會把辛辛苦苦養(yǎng)了的豬、雞、鴨給殺了,雞和鴨會拿去祭祖。大人們還會去買一些糯米,把糯米洗干凈后,把豬血拿去鍋里熱。家的鍋跟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鍋不一樣。它的直徑大約有1。3米,要燒柴才能用。把豬血燒到杏色,撈出。然后把糯米煮熟后,加入豬血,燒到凝固。撈出放在蒸籠里等它涼了,我們稱它為“米血”。
大年三十,大家把米血拿出來蒸熟,把殺好的豬肉拿出來,再殺幾只雞、鴨。晚上大家把它們煮熟,至于好不好吃就看大人們的手藝了,大人們還煮了年糕、面條、雞湯等等。有些還會去市里買一些小菜,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著年夜飯,談著喜事,碰杯說祝福語。
大家吃完年夜飯,就在一起看春晚,不一會兒又到門口去放煙花。
初一,早上到處都是鞭炮味,還在睡夢中的我,被一陣陣鞭炮聲被迫叫醒了,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,飛一般地跑下樓,吃完早餐,和爸爸一起去拜年,而媽媽要留在家里接待客人。
初七、八要“進香”。開著車,來到別的村的寺廟里燒香,那香長1米,直徑5厘米,不一會兒有人來表演舞獅,大家看得可高興了。當快要結(jié)束的時候,大家就敲著鑼鼓繞著寺廟轉(zhuǎn)幾圈,便回家去了。
家鄉(xiāng)的習俗可真多呀!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這些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
【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之端午節(jié)】相關(guān)文章:
關(guān)于端午節(jié)的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03-30
家鄉(xiāng)的風俗端午節(jié)作文【優(yōu)秀3篇】03-28
關(guān)于端午節(jié)的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2篇04-11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05-08
家鄉(xiāng)的風俗端午節(jié)優(yōu)秀作文(精選9篇)03-28
家鄉(xiāng)的端午節(jié)風俗作文600字52篇03-17
描寫家鄉(xiāng)風俗的作文03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