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推薦
課堂教學作文感受與思考
教學目的:
1、讓學生用心感受生活,引導學生產生創(chuàng)作的欲望;2、指導學生學生有意識地培養(yǎng)思考生活的好習慣;3、指導學生寫出獨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。
教學重點:
1、培養(yǎng)感受和感悟生活的意識。2、寫出自己獨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。
教學過程:
一、新課導入
大家請先看這幾篇咱們班同學前兩周寫的周記:[打開文本:《秋》《他》《張強強》等粗略瀏覽,由一學生讀一篇]
這讓我想起1998年高考作文題目之一叫“戰(zhàn)勝脆弱”。當年的《文匯報》有一則消息說:“據估計,約有20%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開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,以父母雙亡來寫自己如何戰(zhàn)勝脆弱,微笑著走出考場。一位書法很好的考生寫自己失去雙手后如何戰(zhàn)勝脆弱,學會用腳寫字,用腳答卷。而省招辦表示:今年沒有用腳答卷的考生。”這種千腔一調的文章早有人將其概括為“寫自己不真,寫家庭不親,寫學校不新,寫社會不深”的“四不”現象。究其根源,正是應試作文模式扼殺了學生對生活個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,使學生把嚴肅的作文當成隨意涂抹的玩物,以致我們的記敘文、敘事流水帳、寫人干癟、繪景枯燥,毫無具體形象、生動感人的氣息。
如何改變上面的現狀?這是個問題。
我們今天的作文任務就是:讓寫作建立在生活之上,感受和思考,“原來生活可以更好”!(板書黑體字)
二、入微的感知:
先看一反例:《我的煩惱》
爸媽常在晚上出門,我一個人待在家里,非常害怕。晚上看家,實在可怕,非常非常的可怕。這種可怕是文章所寫不出來的。啊!晚上看家,太可怕了,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。可怕,可怕,真是可怕。
所謂感知,就是通過五種感官對生活的觀察,它著眼于外界的客觀存在,以獲得外界信息。感知是感受的基礎。
*我們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?(簡單例說:由學生找出例中描寫種類)
1、通過各種感覺: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觸覺,通感、直覺。[寫事件]
例: 《魯提轄拳打鎮(zhèn)關西》中的精彩一段:
第一拳“正打在鼻子上,打得鮮血迸流,鼻子歪在半邊,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,咸的、酸的、辣的一發(fā)都滾出來”。第二拳打在“眼眶際眉梢”,“打得眼棱縫裂,烏珠迸出,也似開了上彩帛鋪,紅的、黑的、紫的都綻將出來”。第三拳,“太陽上正著,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,馨兒、鈸兒、鐃兒一齊響”。
《昨夜風和雨》 :在這個冬日的午后,我推開了古銅色的家門,迎接我的先是撲鼻的飯菜香,隨后是父親、母親關切的話語。拍拍一路的征塵,談笑著,議論著,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飯桌旁,盡顯出祥和與團圓的氣氛。……
2、通過各種細節(jié):肖像、動作、語言、心理、景物 [寫人物]
例:《爸爸明天就走》
夜深了,我們家的燈還亮著。
屋里靜悄悄的,只有墻上的掛鐘在滴答滴答響個不停。爸爸默默地點上一支煙,抽著,是回首往事,還是向往明天?我無從知曉,我只知道爸爸明天就走。爸爸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,為了支撐起這個家,為了我們兄妹倆能安心讀書,他要去打工。“勇子,你過來。明天,我就要走了,”爸爸頓了頓,“以后你放學早些回家,幫你媽干些家務活。聽媽媽的話,好好學,要爭氣。”“嗯,爸爸。”我心里難受極了。
“你給我找一張照片,讓我?guī)稀N曳挪幌履銈兡飪簬讉。”
爸爸接過“全家福”,用袖子使勁地擦了擦,仔細地端詳了起來。“爸,我……去寫字了……”我鼻子發(fā)酸,想進屋去,這時爸好像在擦眼淚。……
3、通過聲、光、色、態(tài)各方面 [繪景物]
例文:莫言《透明的紅蘿卜》
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,這時更更變得如同電光源。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圖畫:光滑的鐵砧子。泛著青幽幽藍幽幽的光。泛著青幽幽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,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。紅蘿卜的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大個太陽梨,還拖著一條長尾巴,尾巴上的根根須須像金色的羊毛。紅蘿卜晶瑩透明,玲瓏剔透。透明的、金色的外殼里苞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。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(yōu)美,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。光芒有長有短,長的如麥芒,短的如睫毛,全是金色……
*自我盤點:我以前在敘事、寫人、繪景時有意識從以上幾個方面對生活現象體現入微的感知嗎?
你能夠對《我的煩惱》作出具體描寫嗎?
今后在這方面還有方法性困難嗎?(如果答“沒有”,就可繼續(xù)——)
三、個性的感受:
有了入微的感知,才能有個性的感受。所謂感受,就是由客觀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,越是突出自己的獨特感受,這種個性化的東西越能打動人。有意識捕捉自己內心細膩、微妙的情緒和感情的波動,是展示個性感受的關鍵。
例:《一個人在家的時候》(胡娟) [找一個學生讀一遍,略作點評]
一個人在家的時候,做作業(yè)總是不安心,猛聽到什么響聲總是“唰”地回過頭,多么渴望再見到父親端著茶杯含笑進我的房門,可是回過頭去,依然是冷清清的屋子。這時,我突然感覺到家變大了,做作業(yè)的時間格外長。
一個人在家的時候,總要把家中所有的燈都打開,還要煞有其事地咳幾聲,那不大的回聲老在耳邊回旋。有時,突然感到一絲寒意,便沖進爸媽的房間里找到一件爸爸的外衣,披在身上。
一個人在家的時候,多想打開電視看一看,卻不知今天怎么克制得住。若在平時,哪天晚上不總是往電視機旁一湊,雖不想看什么,但總想調一下節(jié)目。也不想跟同學打電話閑扯,卻擔心爸爸、媽媽的同事來了電話怎么辦,家里的虛實是不能讓外人探知的啊!于是,干脆把電話擱斷了。
*怎樣獲得個性化感受? ——理解以下兩種感受:
情感性的感受——對外界刺激產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應,如喜歡、憤怒、悲傷、恐懼、愛慕、憎惡等,多通過敘述、抒情方式表達。
評價性的感受——對外界刺激產生的肯定或否定等價值判斷上的心理反應,如好壞、優(yōu)劣、強弱等,多通過議論方式表達。
例:說說上第一堂課的感受。
生1:聽課時,我好幾次都有鼓掌的沖動,以前的任何一堂課都不曾讓我這樣沖動。
生2:我們是這樣的興奮,這樣的癡迷,可惜下課鈴不解風情地響了,我只好目送著陳老師走出教室。
生3:這堂課就是一個窗口,通過窗口,目光掠過知識的海洋,我看到了勝利的彼岸。
生4:第一印象馬馬虎虎——平添了幾分好感——我有點興奮了——我興奮極了。 //
生5:語文老師的“課前總動員”決不亞于上新課,效果非凡。
生6:今天這四十五分的課怎么這么快就過去了,我猛的發(fā)現,我這堂課竟沒來得及開小差,我竟然一分鐘也沒有放過,這對我這個對語文不感興趣的人來說,簡直是奇跡。
生7:看也看了,說也說了,我覺得這堂課是語文新紀元的開始。打個分吧,90分。
*體驗感受:創(chuàng)設情境,讓學生具體感受。
1、假設你是一名特困生,接受學校的特困補助,你的感受如何?[作思維開拓]
(K:我低著頭,靜靜地坐在教室里,心情是復雜的。貧困是一種不能重視的痛苦,接受資助總有一種被“施舍”的味道。此時的我,神經變得特別敏感,一抹夕陽從窗口探入教室,想以它柔和的光輝照亮我的眼睛,但是很難,秋天的夕陽讓我更傷感,我深深地埋下了頭。)
2、[打印成篇]學校有一門實驗分析的選修課,老師說這門課以實驗報告的分數來計成績,共十個實驗,每次滿分為10分。有一個學生每次操作都很認真,報告也寫得很規(guī)范,可每次分數都只是四分或五分,最后通的得分無論她怎樣算都只有47分。老師公布成績時,說到:“幾乎所有同學實驗誤差小,因此分數很理想,只有一個同學分數不太高。然而根據我們學校的儀器設備,實驗誤差應該比較大,我做了三十年的實驗從沒得到你們那么精確的答案,你們的答案很顯然是根據課本編出來的,我都判了及格,只有那位同學一直堅持使用原始數據,我想給她滿分。
這位同學因自己付出努力而不能及格,在老師宣布結果之前她的心情是如何委屈,如何沉重,在這沉重的深淵老師突然宣布給她滿分,她的感受又如何呢?
如果你是她,你的感受如何?請先獨立想一想,然后寫出你自己的設身處地的真實感受。[5分鐘獨立寫出150字的感受;朗讀;點評]
( K:請聽聽這位同學的感受:聽這番話時,我先是驚詫,后來逐漸有些震驚了,等老師說完最后那句話,我腦海有過片刻的空白,接著心中就被一股很洶涌的情感激蕩著。我微微抬起頭,兩眼滿含感激地望著李老師,李老師也在看我,那溫暖的眼眸中充滿了理解、信任和支持。不知何時,淚水已模糊了我的雙眼,只是,我知道,雖然我眼中有淚,但我已不必再低著頭。)
四、深入的感悟
深入的感悟生活,是在個性化感受生活的基礎上,對生活間接、概括的認識。說它是間接的認識,是說它是人通過某種事物作為媒介來反映客觀事物。如昨天還看到一座院子整整齊齊,今日則只剩焦門爛墻、斷壁殘垣,我們便知道這里失過火。“失過火”這個事實不是直接看到的,而是通過眼前的現象作為媒介經過思維間接反映的。說它是概括的認識,是說它反映的不是個別事物的個別特征,而是反映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。寫作就是要把從現實生活中積累下來的感受,通過深入思考,上升為理性認識,使文章閃耀出思辯的光輝。
*如何深入地感悟? ——掌握以下認識事物、思考生活的方法。
①由此及彼:就是以已感知的事物為基礎,通過對其外部事物作橫向的廣泛聯想,在比較中思考、探求事物的本質意義,這講的是思考的寬廣性、聯想性。一般說來,通過之間的類推,由平常事物聯想出不平常的道理。在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中,鄒忌作為一家之長,妻、妾、客都認為他比徐公漂亮,他“暮寢而思之”,認識到妻、妾、客有“私、畏、求”的情況,使他一度受蒙蔽。由此鄒忌聯想到齊王作為一國之君,朝中左右宮婦、朝廷之臣、四境之民也有“私、畏、求”的情況,推想齊王也會有受蒙蔽的情況。由于范圍更大,人更多,所以受蒙蔽程度會比他自己更厲害。
②由表及里:事物本身是很復雜的,本質與非本質常常糾纏在一起,非本質的東西有時還會掩蓋本質的東西。正如和氏璧沒有雕琢以前,外面包著一層石頭,這層石頭掩蓋了璧玉的光輝。所謂由表及里,就是要透過事物表面現象去把握它的本質特征。這里講的是思考的深入性。然而事物常常包含著若干個層次,所以人們在每一個層次上的正確認識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,認識就是一個由淺入深、由比較深刻到更為深刻的過程。歌劇《白毛女》的創(chuàng)作過程就是一個由表及里的認識過程。它最初的主題定為“反迷信”,后來改為“反迷信和反封建”相結合,最后才確定為“舊社會把人逼成鬼,新社會把‘鬼’變成人”。三次改動說明思考在不斷地深入,最后確定的主題應該說是深刻的。
③由點及面:即由個別到一般。“點”的事物是比較實在的、具體的,而“面”的事物則往往是抽象的、理性的。“由點及面”一般是由實到虛,由具體到抽象,因此,寫作最重要的是緊緊把握住特殊的、個別的、具體的東西,通過自己的思考,把它上升到對人們普遍情緒和感情的概括。這種概括愈廣泛,就愈具有典型意義,愈能引起人的共鳴。這就是思考的概括性。有人說,科學家關心的永遠是一般(面)的東西,藝術家永遠關心的是個別(點)的東西。徐志摩《再別康橋》就是緊扣康橋的優(yōu)美景物,通過身臨其境的描繪,由此抒發(fā)既是個人獨有的,又是人人皆具的對已逝美好事物的無限不舍和懷念之情。
*感悟能深入到哪里?——
情感愛心:鄉(xiāng)情、親情、友情、山河情、愛國情;寬容、尊重、 同情、悲憫、仁愛、無私(大我)之愛;
價值觀念: 公私、義利、賢愚、廉貪、成敗、得失、禍福、榮辱、苦樂、愛恨、生死;
真善美、真理、正義、自由、和平、平等、公平、公正;幸福、責任、 尊嚴、信念、理想、希望;
精神:奉獻、犧牲、拼搏、實干、探索、追求、挑戰(zhàn)、冒險、大無畏、抗爭、進取、開拓、創(chuàng)新、實踐、改革、團結、惜時、求知、求實、求真、樂觀、自信、自尊、自強、自立、獨立自主、俠義、助人、舍己、扶危濟困、吃苦耐勞、執(zhí)著、堅持不懈、百折不撓、勇往直前、奮不顧身、知難而進;
品質:善良、忠誠、正直、誠實、誠信、謙遜、自知、忍耐、節(jié)儉、勤勞、刻苦、勇敢、堅韌、堅強、毅力、高潔、淡泊、堅貞、人性、良知、見義勇為、光明磊落、能屈能伸、任勞任怨、艱苦樸素;
意識:生命、命運、憂患、挫折(逆境);時間、自然(宇宙)、環(huán)保、種族、毒品;
哲理:人生感悟、生活事理(如:《我的小狗》、《拐彎處的美麗》、《月光手帕》等。)
例文1、由此及彼式 《我的小狗》:
……一會兒,打狗的人真的到了。小狗呀,小狗!你千萬不要叫!你要一叫,命就保不住了!正在我暗暗祈禱的時候,只聽一陣汪汪汪的叫聲從缸里傳出,我的心堵在嗓子眼里,氣都透不過來了。打狗的人跑近大缸,掀開蓋,一棒打下去。小狗口吐鮮血,只見它呆呆地望著我,才慢慢的歪倒下去。它仿佛想說什么,可來不及了。
(感悟)小狗就這樣離我而去了。我憐憫它,又恨它不該叫那幾聲。仔細思量,小狗聽見有生人進院能不叫嗎?它是在恪盡職守啊!于是,我原諒了它,又遷怒于打狗的人。可又一琢磨,他們不也在履行職責嗎?我也理解了他們。(深入)是呀,人們活在世上,都應該盡職盡責,哪怕是死,也應該死在自己的崗位上。
2、由表及里式 《月光 手帕》(鮑爾吉·原野):
很多年以前,我在醫(yī)院為父親陪床。病人睡熟之后,陪床的人并沒有床可睡。時間已是后半夜,我散步在一樓和三樓的樓梯間。這時的醫(yī)院沒什么人走動了,幾個鄉(xiāng)下人披著棉襖蹲在樓梯口吸煙。偶爾有系著口罩的護士手執(zhí)葡萄糖瓶輕盈往來。
我下到一樓,又拾級上樓,走在我前面的一個小姑娘,約模是個中學生,行走間蹲下,撿一樣東西,旋又走開了,回頭瞅我一眼。她走開后,地上一個薄白之物仍放著,像一個手帕。
我走近看,不是手帕,而是一小片月光攤在樓梯上。為什么是一小片呢?原來是從被釘死的落地長窗斜照進來的,那上面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未釘死。子夜之時,下弦月已踱到西天。這一片月光射入,在昏黃的樓道燈光下,彌足可貴。小姑娘誤以為這是奶白色的手帕,她彎腰時,手指觸到冰涼的水泥地上便縮回了。她瞅了我一眼,也許是怕笑話。
(深入的感悟)我不會笑她,這一行動里充滿生機。小姑娘也是一個病人的家屬,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樣的煎熬。但她是這么敏感,心里盛著美,不然不會把月光誤作手帕。 [詩意的、審美的心靈向往]
在她發(fā)現這塊“月光手帕”前,我已將樓梯走了幾遍,對周遭懵然無動于衷。正是因為她彎腰,才誘使我把這一小片月光看成是手帕,或者像手帕。但我感傷于自己沒有她那樣的空靈,走過來也不會彎下腰去。因為一雙磨煉得很世俗的眼睛極易發(fā)現月光的破綻,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悅。
許多年過去了,我對此事有了新的想法。多么喜歡她把這塊“手帕”揀起來,抖一下,這是不可能的事,但我替月光遺憾,它辜負了小姑娘輕巧的半蹲揀手帕的樣子。
3、由點及面式 《走進生活》:
小時候住在鄉(xiāng)下,隨外婆到菜園收拾菜蔬,發(fā)現她總是把菜苗中間長出的粗莖掐掉,無論木瓜、扁豆盡皆如此。我迷惑不解,外婆告訴我說:“這是摘心哪,要摘去中間的心,才會在旁邊長出更多更好的芽,這樣木瓜才會變聰明呀!”那時我仍不太懂,只是對木瓜變聰明頗有興趣,便樂得幫外婆“摘心”。
近來母親在樓下的空地種了一些牽牛花,她竟然也要時常掐下中間的芽,我猛然憶起兒時的“摘心”之說,原來木瓜會變聰明是假的,摘心會讓植物長得更茂盛更茁壯才是真的。
(深入的感悟)“摘心”!——原來最平凡最普通的耕者農夫,我的祖母、母親,推而廣之即那些踏踏實實經營生活、打理生活的人才是最懂得生命哲學的人啊!他們早就懂得生命的力量原本在于愈挫愈勇,在承受了摘心之痛之后,能于傷口處綻放更美更強壯的新生,生命就是以最委婉的方式求得其存在與飛揚。
*模仿操練:
請就上篇“選修課滿分”的感受,進行深入地思考,然后寫出你的感悟,力求深入到某種精神、品質,或生活哲理。 [5分鐘思考寫作100字;學生朗讀;適當點評]
五、小結:感受與思考生活,建立在你對生活的入微的感知基礎上。我們必須要能把心靈感知的生活形象用文字入微地描繪。
當然,光是入微的感知是不能打動讀者的,要能讓讀者陪你笑,陪你愁;你必須寫下你自己深深的傷感、痛苦、喜悅和興奮等個性化的感受。
如果能在感受中追問幾個“為什么”,讓你的思維能夠在橫的縱的和抽象化的維度上前進一兩步,那么,你的文章能讓讀者不是心動,而是震動!請相信我,更要相信你自己!
六、課下作業(yè)及延伸
1、將你課堂上的練習在課后按“入微的感知——個性的感受——深入的感悟”程式整理、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,寫在作文本上,明天交。
2、請在你所能及的視野(如《讀者》《青年文摘》《讀寫月報》等)找出兩三篇符合“入微的感知——個性的感受——深入的感悟”這一程式的文章,摘抄在周記本上,以供體會、揣摩和模仿。
(下課!)
附:板書設計
感覺與思考------深入的感悟-----個性的感受-------(入微的感知)
【課堂教學作文感受與思考】相關文章:
感受與思考作文08-21
感受和思考的小學作文05-28
感受與思考之河邊漫步作文550字06-08
對這次疫情的感受與思考作文(通用6篇)03-23
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構思立意作文09-27
思考,懂得思考作文11-24
不是思考的思考作文06-20
不是思考的思考初中作文06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