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典故:買櫝還珠
【出處】
(戰(zhàn)國)韓非《韓非子?外儲說左上》。
【釋義】
櫝:木匣子;還:退還;珠:珍珠。買下木匣子,退還了珍珠。比喻舍本逐末,取舍不當。
【歷史典故】
春秋時期,楚國有一個珠寶商人,他做生意很講究信譽,很多人都愿意到他這里來買珠寶。一天,珠寶商人得到了一顆漂亮的珍珠,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。為了賣個好價錢,他便想把珍珠好好包裝一下,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,那么珍珠的“身份”自然會高起來。
于是,他找來名貴的木材,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,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(即櫝),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。然后,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,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,看上去,閃閃發(fā)光,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。珠寶商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,拿到市場上去賣。
到市場不久,很多人都圍上來觀賞。一個鄭國人拿在手里看了半天,愛不釋手,出高價將珠寶商人的.盒子買了下來。
鄭人交過錢后,便拿著盒子往回走,可是沒走幾步又回來了,珠寶商人以為鄭人后悔了要退貨,沒等他想完,鄭人已走到其跟前。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珠寶商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,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。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,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(nèi)珍珠的價值,以至于喧賓奪主,令他哭笑不得。
【成長心語】
不能以貌取人,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,但很多情況下,我們還是會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。就像那個鄭人一樣,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,卻忽略了真正有價值的“珠寶”。與人交往也是如此。一個人的外貌只能體現(xiàn)他的一小部分,要是從這一點來評價一個人,那你的評價就是片面的、不完整的。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,而大多數(shù)人的長處并不只是體現(xiàn)在他的外貌。那些有著宏圖大志的人,外貌并不一定出眾。所以,我們要清楚地記得: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明艷動人,有價值的朋友不一定相貌出眾,摘下眼鏡,睜大雙眼,看清楚表面下的本質(zhì),才是交往的基本法則。
【歷史典故:買櫝還珠】相關文章:
買櫝還珠歷史典故03-23
歷史典故:買櫝還珠07-05
歷史典故大全-歷史典故素材02-09
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5-31
「歷史典故」03-20
經(jīng)典歷史典故04-25
精選歷史典故12-11
無雙黃童的歷史典故-歷史典故素材02-21
晁錯削地的歷史典故歷史典故02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