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薦】民風作文錦集9篇
在平時的學習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,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。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?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作文9篇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民風作文 篇1
節(jié)日食品是豐富多采的。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(yǎng)成分,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,成為比較典型的節(jié)日飲食文化。大致可分為三類:
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。在舊時代的宮廷、官府、宗族、家庭的特殊祭祀、慶典等儀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在當代漢族的多數(shù)地區(qū),這種現(xiàn)象早已結束,只在少數(shù)偏遠地區(qū)或某些特定場合,還殘存著一些象征性的活動。
二是供人們在節(jié)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。這是節(jié)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。例如春節(jié)除夕,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,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、吃年糕的習俗,另外,漢族許多地區(qū)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,象征“年年有余”。端午節(jié)吃粽子的習俗,千百年來傳承不衰。中秋節(jié)的月餅,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。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、春卷,正月十五的元宵,農歷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、寒食節(jié)的冷食,農歷二月二日吃豬頭、咬蠶豆、嘗新節(jié)吃新谷,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,祝壽宴的壽桃、壽桃、壽糕等,都是節(jié)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。
民風作文 篇2
我們所說的傳統(tǒng),主要指傳統(tǒng)文化。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,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,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(tài),如道家文化、佛教文化等等。它既包括四大發(fā)明、萬里長城,也包括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、民風民俗;既包括昆曲京劇、古典音樂,更包括儒(道)家經典、唐詩宋詞等。
當你手捧著《詩經》,吟誦著“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”;當你翻開《唐詩三百首》,默念著“獨坐幽篁里,彈琴復長嘯”;當你品讀《宋詞選》,輕唱著“楊柳岸,曉風殘月”……你會領略到古典文學的意蘊。
當你看到王羲之的《蘭亭集序》,當你看到顏真卿的《多寶塔碑》,當你看到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,當你看到黃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圖》……你會體悟到中國書畫藝術的韻致。
當你聽到古琴曲《高山流水》,當你聽到二胡名曲《二泉映月》,當你沉浸在《漁舟唱晚》中,當你陶醉在《春江花月夜》中……你會沉醉于傳統(tǒng)音樂的悠遠空靈。
當你徜徉在北京故宮中,仰望著巍峨恢宏的太和殿;當你流連在蘇州園林,撫摸著雕花的欄桿;當你屹立于山海關上,凝望著綿延萬里的長城……你會贊嘆傳統(tǒng)建筑藝術的精妙。
當你走入藥店聞到那藥草的香氣,當你在圖書館翻閱《黃帝內經》、《本草綱目》,當你看到一位老中醫(yī)在把脈問診……你會驚奇于中醫(yī)中藥的博大精深。
……
這些東西都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,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發(fā)展作出獨特的貢獻。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形態(tài)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內涵。
“位卑未敢忘憂國。”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其因福禍避趨之。”這是一種何等熾熱的愛國情懷。千百年來,它鼓舞和激勵著無數(shù)的仁人志士在國家和民族危難的關頭挺身而出“捐軀赴國難,視死忽如歸”。
“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”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”這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人堅守節(jié)操的宣言。所以,蘇武牧羊北海而其志不移,竹林七賢佯狂避世而不趨附權勢,朱自清寧愿餓死而不食美國救濟糧。
“言必行,行必果。”“丈夫一言許人,千金不易。”這是信守諾言的準則。所以,尾生才會抱柱而死,曾子殺豬而不欺幼兒。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體現(xiàn)了昂揚的進取精神;“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”則是一種寬容的心態(tài)和博大的胸懷。
忠貞愛國、仁德博愛、矢志不移、誠篤守信、明禮謙遜……這些可貴的價值觀念正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髓。
然而,進入近現(xiàn)代以來,傳統(tǒng)文化和傳統(tǒng)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變革中受到了侵襲。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,全球化和商品經濟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沖擊著民族文化的傳統(tǒng),使其生存狀態(tài)愈顯艱難。
孩子手中捧起的是日本漫畫,而不是含蓄雋永的唐詩宋詞;學生閱讀的是魔幻小說,而不是《紅樓夢》《三國演義》;年輕人熱衷于過情人節(jié)、愚人節(jié)、圣誕節(jié),而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的味道越來越淡;新新人類聽的是搖滾,是rb,而那些傳統(tǒng)經典音樂幾乎成了空谷絕響。
然而,越是民族的,就越是世界的。全球化并不意味著文化同質化、單一化,惟其多樣,世界文化才會更美!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是世界的瑰寶,怎能讓它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中?作為炎黃子孫,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實現(xiàn)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(xiàn)代文明的融合,思考如何將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發(fā)揚光大。
民風作文 篇3
山神節(jié):由于長白山盛產人參,雖然清初嚴設禁令不準人們進山采挖,但是私采的人還是與年俱增的,特別是康熙后期,山東、河北農民大量破產,這些破舊產農民為生活計便翻山過海來到長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區(qū)采挖,絡繹不絕。進山采挖人參,俗稱“放山”,是一項十分艱苦危險的勞動。既要躲避官府的緝拿,又要與嚴酷的大自然環(huán)境作斗爭,因此需要由五、七人或十幾人組織起來集體行動。領頭的叫“把頭”,人多時再設個“二把頭”。進山時,先由把頭領著大伙祭拜山神爺(俗稱老把頭),燒香擺供,磕頭許愿,禱詞曰:“山神爺老把頭在上,弟子進山取貨,請給指路,讓我樣開眼,拿了大貨,發(fā)了大財,回來一定殺雞宰豬給你還愿。”
放山季節(jié)一般是開始于農歷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間,這時的采參叫作“放芽草市”,也叫“放掃帚市”,六七月叫“放紅榔頭市”。由于放山是在農歷三月開始,故而人們將每年的農歷三月初十,作為山神爺把頭節(jié)。山里農家,特別是進山挖參的人都要燒香上供,給山神爺把頭過生日,人家做些好吃的舉杯慶祝。祭祀時,還有一套似唱非唱的`禱告詞,曰:
“家住萊陽本姓孫,翻山跨海來挖參,三天吃了個喇喇蛄,挖不到人參不甘心!”
人參節(jié):近幾年來,長白山區(qū)的撫松、渾江、通化等市縣,常于每年七、八月間舉行人參節(jié)。屆時,全城張燈結彩,載歌載舞,展開一片以人參為主題的文化娛樂活動,內容豐富多彩,富有濃厚的山區(qū)特色和風韻,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是外地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。因此,每年節(jié)日期間吸引來大量游客,其中有許多外地的以及國外的客商趁此機會來洽談生意要,協(xié)商各種投資與開發(fā)項目。
在人參節(jié)舉辦的各項文化活動中,最具有地方特色的,莫過于“摹擬式深山采參活動” 。參加這項旅游活動的人,事先都要穿上當年放山人的服裝,帶上蚊帽,背上背筐,分頭地拿上剪刀、快斧、鏟子、鹿骨、簽子、索寶緄、銅錢、紅頭繩等器具,然后由把頭帶領進山,按照事先設置好的路線進山挖寶。當把頭將他們帶到預定的地點后,把頭在前面用索寶棍撥開草叢放“頭棍”,在他旁邊的三把頭放“二棍”,然后一字排開每人相距十米左右,放“三棍”、“四棍”,最邊上的人叫“放邊棍”。這樣的并排前進尋找,叫作“壓趟子”。按照當年的老規(guī)矩,壓上趟子后,人們便不準說笑打鬧,必須聚精會神地尋找。有誰發(fā)現(xiàn)了人參,便高聲喊:“棒槌!”這叫作“喊山”,別人聽見后,立即接問:“幾品葉?”這叫作“應山”。喊山人發(fā)現(xiàn)瞅準后,馬上回答說,三品葉或者是四品葉、五品葉。
按照當?shù)厝说牧晳T,管人參都叫棒槌;人參鳥叫棒槌鳥。幾品葉是指人參枝幾簇對生的葉子而言。品葉越高,人參的生長年限越長,價錢也就越高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有數(shù)棵人參生長在一起的,便叫“幾品是堆”或“幾品葉片”。
喊山過后,大家便趕湊過來,由把頭帶領挖參。挖之前先用兩端拴銅錢的紅頭繩將參系住
(據(jù)說是怕人參跑了,實際是取得準確定位的意思),然后用樹棍支個架子將人參罩住,這才能動鏟子破土挖參。遇到參須子要特別小心謹慎,一根也不能挖斷。挖斷須子的參,便不那么值錢了。等到把須子周圍的土用鹿骨簽子都剔除干凈后,便由把頭將人參起出來,然后有人剝下附近的樺樹皮將它包好。
整個采參過程,規(guī)定十分嚴格,操作十分謹慎,也帶有一股神秘的色彩。摹擬采參活動,也必須完全按照這個規(guī)程來做,因此也就倍感到有味道,而且,由于事先在旅游路線上都栽埋下了人參,所以參加者一般都能找到人參的,因此操作起來情趣盎然,決不會掃興而歸,一棵也找不到的。
民風作文 篇4
今年暑假,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游。在旅游過程中,我發(fā)現(xiàn)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民風民俗。
同學們,你們知道嗎!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游玩,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著一漂亮的銀項圈,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,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。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,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,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。那么,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,就表示她已成婚了。
假如,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,應該問:“你家酸魚淹多久了”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,那就是她的年齡。如你說“你幾歲了?”她理也不理你。原來,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,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,直到她結婚那天,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,別人都不能吃的。
如你是一個小伙子,哪天你到瑤族玩,你可要啦!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,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。因為,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,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。如你也踩她的話,說明你也喜歡她,同意娶她,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,你就走不了啦!要小心喔!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誰家姑娘呢?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,如姑娘喜歡他,就會和他對唱,如姑娘沒看上她,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,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。
同學們,你們說瑤族的民風民俗有趣嗎?
民風作文 篇5
除夕,武漢人要貼對聯(lián)門神、貼福字、貼窗花,要祭祖,吃團年飯,一家人團團圍坐,邊吃邊咵,一直到轉鐘,才算完成了守歲。零點一到,就放鞭炮,小輩向長輩拜年,長輩把準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。
等到正月初一天一亮,鞭一放,就可以半開大門出門(封門錢紙留一頭在門上)。出外拜年了。
而拜年在武漢也有講究,初一拜父族的爺爺奶奶伯伯;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;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;初四拜親友;初五是財神生日,商店復業(yè)接財神(蠻多做生意的都要到歸元寺燒頭炷香,祈求新年財源滾滾)。初六把初一累積起來的垃圾倒掉,這叫“送窮”。
說到過年,武漢還有蠻多歇后語:像臘月下油面—有鹽(言)在先;三十夜里吃藕—看穿了;跛子拜年——以歪就歪等等。但是不論這個年怎么過,過年的滋味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是歡喜和甜蜜的。
在黃岡,除夕早上貼對子,晚上守歲,到晚上十二點,人們會放煙花慶祝。自半夜時分至天光時分幾乎都有煙花沖天,響聲此起彼伏!
關于過年日程安排,黃岡地區(qū)的習俗是,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,初二拜外公拜舅舅。初一不能洗頭,洗澡,不能將家里垃圾往外掃,更不能動土。而且還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。
而黃石的春節(jié),基本是從除夕開始的。這一天,全家歡聚一堂,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。年飯一般要用"三全"(全雞、全魚、全鴨)、"三糕"(魚糕、肉糕、羊糕)、"三丸"(魚丸、肉丸、藕丸)等。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,熱氣騰騰,更增添了節(jié)日氣氛。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,也有在晚間的。吃飯前,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,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準備開飯。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,守舊規(guī)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,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。祭祖儀式之后,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。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,以祈年年有余。家人邊吃邊談,歡聲笑語其樂融融。
到了“春晚”開始的時候,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,看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。到了十一點鐘左右,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戶,帶頭放起了鞭炮,當真是“一石激起千層浪”,一下子四面八方都響起了“噼里啪啦”的鞭炮聲,天上更是閃爍著叢叢煙花,天空都被照亮了。
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(jié)。舊社會人們要吃著美味的元宵,還要逛燈會,看花燈。鄉(xiāng)村到了這天,孩子們要把自己做的各種各樣的燈籠點燃,舉著燈籠從村頭竄到村尾,從村東跑到村西,給每家每戶拜年。
民風作文 篇6
“百里不同風,千里不同俗”。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。今天,就讓我?guī)Т蠹易哌M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!
涼茶
廣東人最愛飲涼茶,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,有病服即能治病,無病服也能防病。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(多為王老吉),嬰幼兒2-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,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。
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,有清熱下火,生津止渴,潤肺排毒之療效。
常用的五花茶、夏桑菊、王老吉等涼茶,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,適用于四時感冒、頭痛發(fā)熱等積滯之癥。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,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。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,適用于小兒感冒發(fā)熱、煩躁咬牙等癥。適用于體質強壯、素來火旺濕盛、經常咽喉腫痛、大便干結、舌紅苔黃膩者。但是,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“苦”!我喝涼茶的時候,喝一口,一下子就塞進去好幾片陳皮去苦。
廣東迎春花市
廣州美稱“花城”,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,已為世人所矚目。春節(jié)前夕,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、盆桔,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,特別是除夕前三天.各區(qū)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,拱起花架,四鄉(xiāng)花農紛紛涌來,擺開陣勢,售花賣桔,十里長街,繁花似錦,人海如潮,一直鬧到初一凌晨,方才散去,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。
廣州種花為業(yè),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。早在五代南漢時代,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,就有許多素馨花田,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。金桔象征“大吉大利”。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,寓意代代繁昌:佛手果,形似指掌,有如信徒虔誠膜拜,飄逸肅穆,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。
每年臘月初,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,人們買回后,精心培植,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(jié)來控制花期。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,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,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,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。俗語說,“花開富貴”,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。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、亭亭玉立,香氣襲人,所以家家必備。
當然,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。比如:煲湯、舞獅、種四方竹,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。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,都等著我們去發(fā)現(xiàn)它呢!
民風作文 篇7
“百里不同風,千里不同俗。”
——題記
在中國,春節(jié)是一個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。但各個地區(qū)過同一個春節(jié),風俗便不同。我們新疆的春節(jié),便別有一番風味。
新疆的春節(jié)大約,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,在這之前的幾天,人們要準備年貨。
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,準備上一桌好菜,無論如何,兒女們都會回家,即使回不來,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里的。
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,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,看著春晚,享受這難得的時光。
“5、4、3、2、1……”沒錯,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——跨年。每當這個時候,人們便會倒數(shù),迎接新年。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(fā)紅包。
大年初一,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,卻被一陣陣鞭炮,吵醒。人們紛紛起床,準備吃飯。一般情況下,大年初一,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,寓意著:在新的一年里,家庭團圓湯圓圓的。飯后父母開始把干果拿出來,擺放好。然后開始做飯,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。
飯菜可豐盛了,有香腸和紅燒魚,海鮮,丸子等等,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——熱鬧。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;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,聊天,談天說地。時不時發(fā)出爽朗的笑聲。
在后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“走親戚、拜年等”。相互串門,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,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,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,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,自然也不例外。
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,是不可以掃掉的,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掃掉,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,這是習俗。
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(jié),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,看花燈,而現(xiàn)在我們一般吃元宵,接下來:低頭看手機,成為手機的奴隸。
如今的春節(jié)雖少了幾分,代代相傳的“年味兒”,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,冷了身邊的人。
這是新疆的春節(jié)。地區(qū)不同,人不同,“年味兒”自然也不同,你們家鄉(xiāng)的“年味”呢?
民風作文 篇8
一到12月27日,母親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(lián)。
我們來到街上,母親拉著我走啊,走啊。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(lián),一轉頭,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(lián),我拉拉母親的手說:“母親買。”母親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,我挑了幾種說:“母親,這些各買一盒。”母親親切地對我說:“好!”然后我們付了錢,我們拿著東西,又來到里面買白菜、花菜、空心菜、雞、鴨、魚、肉等主食,我們跑了好幾趟,終于把年貨全買齊了。
大年三十下午,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(lián)了,我就和爸爸拿著對聯(lián)來到大門下,爸爸把漿糊涂在門墻上,我們急忙把對聯(lián)貼了上去。
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,我們也不例外,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,一起吃團圓飯,喝團圓湯,歡迎新的一年到來,母親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:“不能打破東西,也不能說”壞話,呀!
到了初一,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,爸爸母親和我來到爸爸母親、叔叔阿姨、外公外婆家拜年,人人都說我“長高了,懂事了,學習進步了。”
每個人都給我紅包,我對他們說:“恭喜發(fā)財,新年快樂。”
正月十五的時候,我們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熱鬧了,只是吃“狀元圓”而已,可是,聽說世紀公園、泉州公園晚上卻是燈火通明,一眼望去,都能看見幾百盞燈來,要是我能親眼一見,那就太好了。
民風作文 篇9
每年春節(jié)都許多傳統(tǒng)的春節(jié)習俗,比如貼春聯(lián),吃年夜飯,拜年給壓歲錢……
而每年最難忘的春節(jié)習俗應該就是掃塵了,按民間的說法:因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新春掃塵有“除陳布新”的涵義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、晦氣統(tǒng)統(tǒng)掃出門。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。每逢春節(jié)來臨,每家每戶都要打掃環(huán)境,清洗各種器具,拆洗被褥窗簾,灑掃六閭庭院,撣拂塵垢蛛網,疏浚明渠暗溝。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(wèi)生、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。
這次,我和老爸“光榮”地領到了擦玻璃的任務。我們家住在4樓,我一站上窗臺,立刻嚇得渾身哆嗦,我看了看下面,一派“萬丈深淵”的景象。但事情總是要干的,我連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,他來擦“風險極大”的外面,而我,則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。
開始擦了,我先用沾過洗潔精的抹布擦窗戶的內側,但由于一年沒擦了,窗戶的邊邊角角已經積了一層灰塵,我先用手指尖套著抹布,從窗戶的四周邊緣用力地摳了一圈,緊接著,我把那塊布洗干凈,再沾上一點洗潔精,開始對窗戶“發(fā)起進攻”。
我用那塊濕布輕輕地擦著窗戶,等到窗子上有了一點洗潔精痕跡時,我拿來一塊干凈的干布,一小塊一小塊慢慢地擦拭著窗戶上的污點,但是,一塊又一塊的污點向我“俯首稱臣”了,唯獨這幾塊污垢還是在窗戶上,做起了“山大王”,仿佛在對我說:“哼!就你這個小孩,還想來拿下我,沒門!”
我不服氣了,又抹上了一些洗潔精水,再用干布用力地擦,但這么幾塊頑固的污點就是不下來,我急壞了,這時,爸爸走了過來,對我說:“不要這么費力,這時,爸爸窗戶上抹了一些洗潔精水,再用指甲輕輕一刮,那些頑固的污垢個個“舉手投降”了。
后面,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,一面面窗戶又干凈得類似新的一樣。這時,媽媽在屋子里的衛(wèi)生也打掃完了,舊的也“辭”完了。望著煥然一新的房子,我仿佛看到了明年,我們每個人的運勢都寫著“勝利”。
春節(jié)習俗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,也是春節(jié)重要性的標志,讓我們的春節(jié)過得更加有趣,讓我們一起傳承這些古老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
【【推薦】民風作文錦集9篇】相關文章:
【推薦】民風作文錦集10篇12-26
【推薦】民風作文錦集7篇11-20
【推薦】民風作文錦集8篇11-16
【推薦】民風民俗作文錦集5篇12-29
【推薦】民風民俗作文錦集7篇12-26
【推薦】民風民俗作文錦集9篇12-26
【推薦】民風民俗作文錦集六篇12-11
民風作文錦集九篇11-18
【精品】民風作文錦集6篇01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