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風民俗作文15篇【優(yōu)選】
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,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,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,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,切忌東拉西扯,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。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?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民風民俗作文1
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,已經(jīng)工作了的大孩子,頭發(fā)蒼白的'老孩子,一提到煎堆,誰不是嘴里立刻生出一種香香糯糯的感覺呢?
午后,妹妹見媽媽揉著面,撓撓頭滿臉疑惑地問媽媽:“媽媽,你這是干嘛呢?”
媽媽笑笑:“你猜呀!”
“到底是什么啊,是什么嘛?”妹妹搖著媽媽的肩膀不停地問。
媽媽一副很神秘的樣子,就是不說。
“哦!”妹妹靈光一閃,“是不是做煎堆?是不是?是不……”
媽媽不耐煩了:“是!是!好了,別搖了!”
“噢耶!”妹妹喜得又拍手又轉圈,簡直要發(fā)瘋了。
她在媽媽旁邊坐下來,托著下巴,目不轉睛地盯著媽媽做煎堆,時不時問一句:“什么時候才能做好啊?”
終于,妹妹等不下去了,挽起袖子:“媽媽,我來幫你吧!”
“面團我已經(jīng)揉好了,我們得把面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,在外面粘上少量摻有白糖水的糯米粉,就像這樣。”媽媽把面團放到案板上媽媽揪下一小塊面團,用手搓出小圓球,“再撒上白芝麻。”
終于等到下鍋炸的時候。媽媽往鍋中倒入適量葵花籽油,燒上三分鐘,接著把一個個小圓球放入鍋中。妹妹用筷子慢慢翻動著,使它們不黏在一起。它們在油鍋里上下滾動,不停翻著跟頭。不久,煎堆就像一個穿著金黃色衣服的吃撐了的小胖子。煎堆出鍋了。
吃年夜飯時,煎堆很快就被吃完了。畢竟,光聞它的味道就叫人垂涎欲滴了,何況是一手一個猛地往嘴里塞呢!
民風民俗作文2
近日的雨讓人心情意外安定,閉起眼聽一曲黃梅戲,更顯暇意。黃梅戲與京劇、越劇、評劇、豫劇并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”。其中,我最喜歡的還要數(shù)黃梅戲,聽村里的老人說,這種戲劇原名黃梅調(diào)”,發(fā)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。
黃梅戲以唱腔委婉著稱,嚴鳳英的《天仙配》實為代表之一。我閉著眼聽戲,在優(yōu)美動聽的旋律聲中,我仿佛看到了綠水青山,聽到了聲聲悅耳的鳥鳴,聞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氣曲到高潮,我不禁睜眼,那精致的發(fā)髻,飄飄的衣帶,華麗的刺繡,無不吸引著我的眼球,那飄逸之美一度環(huán)繞于我心間,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韻亦帶走了周遭所有紛擾。
為什么黃梅人要唱黃梅戲呢?我心中甚是疑惑。原是黃梅縣自然災害頻繁,特別是水災,當?shù)厝嗣裆钍芷浜Γ赃m應災年逃水荒、打連廂、唱道情行乞他鄉(xiāng)求生存的`需要,人們便唱起了黃梅戲。歲月流轉,黃梅戲便以其行云流水的唱腔,通俗易懂的唱法,在各地人民群眾中深受歡迎。
黃梅戲,演的是生活,唱的是淳樸,說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農(nóng)民在戲中感受生活,懂得生活,像泥土一樣,樸實而又深厚。
民風民俗作文3
又逢端午節(jié),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。我家也不例外。端午節(jié)的前一天,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粽子,那一個個粽子可謂大小不一,形狀各異:三角體,長方體。聽奶奶說,這些粽子的餡有許多種:白糖餡、黑芝麻餡、蜜棗餡、菜餡。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,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,忙讓奶奶煮粽子。
等呀等呀,大概過了幾個小時,粽子終于煮好了,開鍋。
粽子剛盛上來,我就拿起了一個粽子,剪開了線,又解開了粽葉,把粽葉里的糯米團放到碗里,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。我手里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。不一會兒,一塊粽子便進入了我的'肚皮,真好吃。這粽子里有糯米的飯香;粽葉的清香;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。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,讓人回味無窮。
吃著吃著,我實在忍不住了,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個粽子。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,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:“好吃,真好吃。”不一會兒,五個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。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。可我卻樂不亦乎。
沒想到這小小的粽子竟那么好吃!我也知道:“這每個粽子都代表著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!”將來長大了,我也要為長輩們包粽子。
民風民俗作文4
我們的風俗非常多樣:有抓周啊,有守歲啊,還有祭拜天地……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。
一是我們的特色餃子,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,有綠豆餃子,有韭菜餃子,還有豆腐餃子,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。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。在除夕的酒席上啊,必須要有魚,有魚了還不能吃。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?因為我們的'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,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?
二是抓周,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。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。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,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,上面放上本子,玩具,計算機,一些東西。我們在門外打爆竹,那個小孩子開始抓,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;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;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。讓后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,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,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。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后做個有錢的人。
三是祭拜天地,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,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。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,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。
我們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!
民風民俗作文5
在美麗的大草原上,處處可見一朵朵盛開的白花”,這就是牧民們的家蒙古包。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,它的形狀亦有圓滿完整、平安吉祥之意。
包”在蒙古語中就是家”的意思,充滿智慧的牧民們?yōu)榱松畹男枰O計了這樣的房子”。蒙古包呈圓形尖頂,高10-15尺,由哈那(支架)、天窗、椽子和門組成。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決定,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個,面積有600平方米左右,遠看如城堡一般。蒙古包不僅方便建造與搬遷,而且還具備冬暖夏涼,不怕風吹雨打的功能,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。
去年暑假的時候,我來到了美麗的大草原,也住上了蒙古包。我細細觀察蒙古包,看著這白色的帳篷以及包頂天藍的圖騰時,仿佛正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奔騰,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們那辛苦的游牧生活,我的.內(nèi)心一度震撼。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,果然名不虛傳呀!
蒙古包雖然沒有客家民居的壯觀,也沒有傣家竹樓的別致,但卻也因其獨特的風格而聞名于世,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、體驗!
民風民俗作文6
元宵佳節(jié),家家戶戶掛上了大紅燈籠,給節(jié)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。
傍晚,經(jīng)過無數(shù)次的堵車后,我們終于來到崇和門廣場。剛走上臺階,哇!人山人海,那些巨型的花燈就好像漂浮在海上的島嶼,這是一些散發(fā)著迷人光輝的“島嶼”。
這是一個巨大的紅燈籠為主體的花燈,紅燈籠的兩旁插著一對紅艷艷的翅膀,翅膀上勾勒出細致精美的花紋,四周是幾幢漂亮的'建筑模型。紅燈籠顯得無比喜慶,建筑模型就像是真的建筑物一樣,真是讓人贊嘆不已。
快看,用彩燈做成的馬!馬首高昂,沒有馬鞭,馬兒卻是奮蹄奔跑的樣子。頭馬大概寓意春天,它的身上描畫著綠油油的青草。緊隨其后的馬應該是夏天的意思吧,它全身紅的如火,身上還有一些五顏六色的花的圖案。第三匹馬的身上全是金黃色的銀杏葉,不用說,它肯定是秋天的馬。跑在最后的是寓意為冬天的馬,它就像被冰雕刻而成的那般潔白,它的身上還落著白白的雪花。廣場上還有其他許多很多好看的花燈,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。
回到家里,圍著桌子坐下,我們要開始吃一種臺州地區(qū)特有的元宵節(jié)食品——糟羹。糟羹的原料很雜,在米漿里摻和上芥菜末、豬肉末、剁碎的海鮮……看起來亂糟糟的,吃起來卻鮮香無比。好吃的元宵節(jié)糟羹里充滿著家的溫暖和幸福。
民風民俗作文7
我的家鄉(xiāng)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,但是我們村的民風民俗卻非常引人注目,下面我就說說我們家鄉(xiāng)最大的節(jié)日,春節(jié)的風俗。
我們這兒的第一節(jié)日是春節(jié)。春節(jié)還沒到,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(xù)殺豬,特別是在農(nóng)村里,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。我的家鄉(xiāng)除夕定會吃雞、魚、肉這三樣菜,雞必須是雄雞,將它整只清燉,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,不僅喻義“步步高升”,而且清爽可口,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。
春節(jié)后的又一輪高|潮無疑就是元宵節(jié)了。元宵節(jié)吃元宵,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。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,咬一口,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,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……元宵節(jié)時,什么事都圍繞著“圓”,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,家鄉(xiāng)有一個持續(xù)了好多年的習俗——燈會。每到正月十四、十五夜晚,步行街、行政中心總會亮起“徹夜不眠”的紅燈籠,為家鄉(xiāng)增添了一道亮麗的`風景線,正是因為這樣,每次燈會,現(xiàn)場都擠滿了人,真可謂是人山人海。所以,后到的我無奈極了。
我們家鄉(xiāng)的民風民俗除了體現(xiàn)在節(jié)日的氣氛里,最大的體現(xiàn)還是在我們家鄉(xiāng)人的熱情好客。
民風民俗作文8
殺年豬是我們當?shù)氐囊环N民間風俗,在農(nóng)村吃年豬飯相當于過年的預演,親戚間相互請吃殺豬飯,主要是為了加強聯(lián)絡感情、也是一種表示慶賀,下面我們就帶大家去看看這個喜慶的民間節(jié)日。
每到這樣的殺年豬季節(jié),不論是親戚還是朋友,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,只要你走進村寨,都會受到熱情的`邀請。在殺年豬時,只要主刀者一聲令下,所有人便全力以赴奔赴豬圈,將選好的豬團團圍住,這時大家七手八腳,拽耳朵的拽耳朵,拽腿的拽腿,共同用力將豬按倒,把豬的四腿綁到一起,然后將一個木頭杠子插在四腿中間,大家齊心合力放到架起的案板或桌子上,殺豬是個技術活,主刀者憑經(jīng)驗與感覺,要一刀斃命。豬停止呼吸后,開始不停地往豬身上澆開水,待把豬身上的毛都澆透后,開始開剝刮洗。在這樣喜慶的殺豬客里,主人家都會把剛殺好的新鮮豬肉,分割切成小塊,用焦炭烤熟后招待客人,客人們吃著美味可口的烤豬肉,互相勸著自釀的“苞谷酒”或是苦膽酒,真是猶如過大年一般。在年豬席上,都是一些用豬肉烹制出來的菜系,有酥肉、粉貞、豬血湯等等,都是一些可口的農(nóng)家菜。按照習慣剩下的豬肉與腸肚,每家每戶還要淹制一些臘肉、香腸以備來年食用。
雖然殺年豬只是一種民間風俗習慣,但它以成為農(nóng)村中每家每戶,一年到頭最喜慶、最熱鬧的節(jié)日,也是農(nóng)民群眾一年到頭大豐收的重要標志。
民風民俗作文9
一大清早,一聲聲吆喝聲便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,小街上人很多,多得好像容不下這么多人,雖然有些嘈雜,但也十分的熱鬧。每個人從身邊路
過,伴隨著一陣陣香氣,伴隨著一張張幸福的笑臉。什么東西令他們?nèi)绱诵腋#吭琰c。
孝感早點并沒有上海那樣食物美味,又不如重慶那邊辣得有特色,也沒有國外那邊滿街的芝士味。我們孝感的早點雖然不是最好的,但也是最淳樸的`。
孝感米酒,應當屬于最出名了,由于它選才考究,制法獨特,孝感米酒白如玉液,清香襲人,甜潤爽口,濃而不沾,稀而不流,又聞著有種隱隱的酒香,卻怎么也喝不醉,食用后生津暖胃,回味深長.品種也很多:枸杞米酒,槐花米酒,桂花米酒,櫻桃米酒,銀耳米酒......,種類繁多,但樣樣都十分美味。
老人帶著小孩去吃熱干面,老人呢,在旁邊點壺龍井品茶,小孩就在旁邊吃著,吃完抬起頭來,滿嘴都是芝麻醬,用小手一擦,卻越擦越臟,熱干面不同于涼面,又不同于湯面,面條事先煮熟后,再淋上芝麻醬,香油,香醋,蔥等配料,更具特色.吃起來面條纖細爽滑,有筋道,醬汁香濃味美,色澤黃而油潤,有種很爽口的辣味。
中午,吃早點的人們都散了,但賣早點的人們又忙了起來,準備著第二天要賣的早點。
民風民俗作文10
不同的地區(qū)、不同的民族,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。
不一樣的節(jié)日、不一樣的穿著、不一樣的.食物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無不體現(xiàn)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,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(jié),又稱端陽節(jié)。端午節(jié)、春節(jié)、清明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說起端午節(jié),讓我想起了爺爺曾對我說的故事:
據(jù)說,端午節(jié)是用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,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羅江,死后被蛟龍所困,世人衰之,每于此日,人們都會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,以驅蛟龍。為了寄托哀思,人們蕩舟江河之上,從此后來逐漸發(fā)展為龍舟比賽。由于現(xiàn)在水污染厲害,人們通常吃粽子來度過端午節(jié)。
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。我姥姥會包粽子,聽奶奶說:包粽子非常復雜,要用各種材料,葉子。我全都不明白。我只知道粽子分兩種:一種是甜粽子,另一種是咸粽子。
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,做出來是赤紅色的,如果直接吃,肯定會覺得味道不好,但如果粘點糖吃,吃起來會更美味。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,有:咸蛋、黃豆、豬肉。所以吃起來會很美味,并且材料多,深受人們喜愛。我也愛吃咸粽子。
不同的地區(qū)、不同的民族,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,我最喜歡湖南的習俗!
民風民俗作文11
今天是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端午節(jié),這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已經(jīng)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,下面,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(jié)的風俗吧。
端午節(jié)的風俗非常的多,像吃粽子、賽龍舟、戴五絲線、吃“五黃”等。
說到粽子,我可是很喜歡。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,一種是竹葉粽,一種是竹筒粽。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,有紅棗餡的,豆沙餡的,有香米餡的,有糯米餡的,有八寶粥餡的,這些餡都是粘粘的`,吃在嘴里又香又甜,好吃得很!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!
我聽家長說,端午節(jié)還有一個故事呢。楚國時期,當時正是五月初五,屈原因受冤枉,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。當?shù)匕傩章牭竭@個消息后,劃船去搭救,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,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,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、丟粽子,引開魚蝦。
后來,人們?yōu)榱思o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,一直把賽龍船、吃粽子的習俗延續(xù)到今天。
就這樣,端午節(jié)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,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端午節(jié)的風俗,相處各種辦法保護端午節(jié)的風俗。
民風民俗作文12
上幼兒園的小孩子,在外打工的大孩子,頭發(fā)花白的老孩子,提到春節(jié),誰不是腦海中立刻生出一幅熱熱鬧鬧的畫面呢?
在廣州,花市比春節(jié)更先開始。在花市開放的十幾天里,所有人都樂意去逛一逛。那里有小孩子喜歡的玩具,有家家戶戶過年要用的春聯(lián)、福字和窗花,還有大大小小、各式各樣的花。通常是大人們一個攤前看春聯(lián),小孩子們還在玩具店前逗留,不肯離開。他們都是被大人們又哄騙給拉走的。出來時,小孩子抱了很多玩具,大人們拎了很多袋子。
廣州,過年都要在門口擺幾棵年橘,因為在粵語里,“橘”和“吉”諧音。有院子的,搬幾盆大棵的年橘放院子里。沒有院子,門口沒地方放沒關系,可以買一盆小的放在家里。在一些小區(qū)或超市的大門口,門前都會擺上年橘,大部分會擺兩棵,取“好事成雙”之意。
過年前,人們要搞一次大掃除,還要準備好過年穿的新衣服。
除夕這天,家家要在門口貼福字、春聯(lián),忙著準備年夜飯。下午,每個人都要洗澡,換上新衣服。晚上,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,看春晚,一般都是新年的.鐘聲響起后才去睡覺。
從初一開始,人們到處拜年。這是小孩子最喜歡的活動,因為只要跟父母比較熟的人,都會給壓歲錢。雖然你會收到很多紅包,但面額都不會太大。
七天長假過去,春節(jié)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。
民風民俗作文13
中國的民風民俗諸多,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民俗風情。同時也蘊含著非凡的意義。種種習俗代表的.是種種寓意。
在中國,紅色代表喜氣,在結婚時,新郎新娘穿一身大紅色,代表著喜氣盈門。孩子滿月時,給自家孩子穿一身紅色,代表的是福氣。
帶孩子出門玩耍,看到別人家門口掛著紅布,這代表著這家人有小孩子出生了,以后不可隨意進出家門,同時也是為了體諒孕婦和孩子,孕婦生完孩子體弱,不可以多見風,怕受涼。拜訪家門也不可以徑直就到孩子的臥室中看望孩子,必須先要到客廳祛寒,祛除從外面帶到家里的寒氣,這樣才可以去看望孩子。
古人從古流傳至今的民風民俗有很多,比如:過年時貼對聯(lián)旁掛一縷白布,代表了這家人已有人過世了,在這一年里,你不可以隨意叨擾人家,說話時要注意用詞,切勿戳到人家痛處。第二年門口貼的是綠對聯(lián),說明是家人過世的第二年。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之舉,不要開過激的玩笑。這些細小的做法都是出自于對他人的禮貌。
最后,那就是有關過年的習俗了。早上要放鞭炮和吃餃子,男人們早早地到自家門口迎新門,女人們早早地湊在一起包著餃子。包餃子,最重要的一步還是往里面包硬幣,誰能吃到幸運的硬幣,來年就能發(fā)家致富,財源滾滾!
中國的民風民俗是有很多,不同的習俗有不同的含義,民俗多多,寓意多多!我喜愛這些風俗,是這些風俗讓我們的國家變得與眾不同,格外出彩。
民風民俗作文14
按照潮汕的老規(guī)矩,人們要在中秋節(jié)那天晚上拜月娘。
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那天晚上,人們在空地上放置桌子,桌子上擺著紅蠟燭與香案,縷縷煙霧在如水的月光下飄散,如夢似幻。桌上供奉著各式瓜果糕點,有柚子、楊桃、石榴等當季水果,有綠豆糕、云片糕、翻沙芋等甜品糕點,當然,也少不了潮式月餅——朥餅。這些糕點琳瑯滿目,甜香四溢,無不令人垂涎欲滴。一旁嘴饞的小孩子常常按捺不住,趁大人不注意偷吃貢品。婦女們則會禱拜,祈求月娘賜予人們幸福安定。
聽媽媽說,他們以前住在舊城區(qū)的教師宿舍樓,周圍的建筑以平房居多。登上天臺,向下遠眺,城中各處院落均供著香案,燃著燭火。遠遠望去,那星星點點的火光與夜空中皎潔的圓月相映襯,構成了一幅明亮絢麗的'畫卷。
如今舊城換新貌,低矮的平房不見蹤影,隨之而起的是一棟棟高樓大廈。但人們并未因此舍棄拜月娘這一習俗,轉而在陽臺上設案祈禱。中秋之夜,家家戶戶陽臺上閃爍的燭光猶如天上的點點繁星,在夜色中顯得溫馨而迷人。
我曾見過拜月娘的場景——當時我同家人一起來到農(nóng)村親戚家過中秋。夜幕降臨,暑氣漸退,習習微風令人感到分外舒適。登上樓頂,我便看到天臺中央桌子上擺滿了水果與糕點,桌邊還掛著兩盞一閃一閃的花燈,屋內(nèi)的音響播放著歡快的童謠。夜空下,親人圍聚一處,喝茶賞月,談笑風生。
這就是潮汕人的中秋夜。你是否也想來體驗一下呢?
民風民俗作文15
我的家鄉(xiāng)——寧鄉(xiāng),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,那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,毫不出眾,但家鄉(xiāng)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。其中,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(tǒng)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。
節(jié)日的氣氛最能體現(xiàn)出傳統(tǒng)習俗的魅力。
我們這兒的第一節(jié)日是春節(jié)。春節(jié)還沒到,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(xù)殺豬,異常是在農(nóng)村里,殺豬之后就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。我的家鄉(xiāng)除夕定會吃雞、魚、肉這三樣菜,雞必須是雄雞,將它整只清燉,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,不僅僅喻義“步步高升”,并且清爽可口,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。
春節(jié)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(jié)了。元宵節(jié)吃元宵,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。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,咬一口,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,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……元宵節(jié)時,什么事都圍繞著“圓”,那么的自然就離不開燈了,家鄉(xiāng)有一個持續(xù)了好多年的習俗——燈會。每到正月十四、十五夜晚,步行街、行政中心總會亮起“徹夜不眠”的紅燈籠,為家鄉(xiāng)增添了一道亮麗的'風景線,正是因為這樣,每次燈會,現(xiàn)場都擠滿了人,真可謂是人山人海!所以,后到的我無奈極了。
……
我的家鄉(xiāng)雖是個小縣,可是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,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,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。
【民風民俗作文】相關文章:
【精選】民風民俗作文03-29
民俗民風的作文(經(jīng)典)03-14
(精選)民風民俗的作文03-18
民風民俗作文(經(jīng)典)07-05
民風民俗作文[經(jīng)典]07-17
民風的民俗作文04-27
民風民俗的作文11-17
民俗民風的作文【精選】09-06
民俗民風的作文(精選)09-27
民風民俗作文06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