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時期的九大神童的故事
三國時期無疑是群星云集的年代.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間,誕生了太多太多讓后世崇拜敬仰的人才和英雄,而能夠稱為神童的人也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。
一、曹沖
曹沖稱象的故事,已經(jīng)成為我們今天最經(jīng)典的兒童智力啟蒙故事之一。其實曹沖不僅有稱象這類“小聰明”,史書稱曹沖“辨察仁愛,與性俱生,容貌姿美,有殊于眾,故特見寵異“。
曹沖死后,曹操悲痛萬分,曹丕來寬慰他,曹操說道:“曹沖之死,是我的不幸,又是你們的大幸。”曹丕即位后,也經(jīng)常對臣下說:“若使倉舒(曹沖之字)在,我亦無天下。”
假使曹沖活著,以他的仁慈,在與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爭斗中會是一個什么結局,又有誰能夠預料呢?可恨天道難測。上蒼把智慧慷慨地賦予曹沖,卻又殘酷地掠走他的生命。曹沖的夭折,留給歷史一道殘缺的美麗,留給后人一份遺憾的嘆息。此三國第一神童也。
二、周不疑
周不疑,零陵人,劉表別駕劉先的外甥,少有異才,聰明敏達,說他是第二神童,是因為一向識人不差的曹操老早就發(fā)現(xiàn)了他的天分,并計劃留給曹沖做臣子的,希望兩個神童將來軍臣一體,共同打理天下。
周不疑和曹沖關系很好,互為好友,兩個神童在一起,多美妙啊。可惜曹沖死后,曹操的心就變了,因為他每當看見周不疑的時候就想起曹沖來,心痛不已,于是命人暗殺之。曹丕不以為然,還跑去上諫。
結果曹操把他訓斥了一通:“如果是曹沖到還罷了,周不疑不是你這樣的人玩得轉的”。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。周不疑一非皇室,二沒軍權,就是說到名聲也沒有什么人知道。
更重要的是,曹操認為將來能震得住這個周不疑的,也只有自己的兒子曹沖,連曹丕都不夠格。大家可想而知,周不疑的本事有多嚇人!如果不死,諸葛亮、陸遜豈不是有好日子過了。可惜,歷史終究沒給他施展拳腳的機會,而是過早地讓他退出了歷史舞臺。此三國第二號神童也。
三、孔融
三字經(jīng)有云:融四歲,能讓梨,弟與長,宜先知。一個四歲的孩子就懂得謙讓之道,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。孔融十歲,隨父到洛陽,時李元禮有威名,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,又或是中表親戚,閣人始肯通傳,孔融獨自到李府,向門官言道:“我是李府君親。”
門官為他通傳后請人府相見,李元禮問道:“君與仆有何親?”,孔融對日:“昔先祖仲尼(孔子)與君先人伯陽(老子)有問禮之誼,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。”
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,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。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后至,得聞此事,便道:“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——小時候聰明,長大了未必能佳。這倒是很常見的事,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:“想君小時,乃當了了。”
一個十歲的孩子,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,孔融才思之敏捷,實在令人贊嘆。然而孔融的結局卻是悲慘,其中還有一個令人凄然的花絮:被捕的時候,大兒子九歲,小兒子八歲,“二兒故琢釘戲,了無遽容”——專心地做著某種游戲。
孔融還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問使者:“我好漢做事好漢當,能不能放過我的孩子?”沒想到他兒子秉承了他的早慧特征,慢慢說道:“父親豈見覆巢之下,復有完卵?”。
“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?”這個成語,就是從這兩個小孩子口中造出的。從這寥寥數(shù)語中可以看出,他的孩子在遺傳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,還有著超乎他上的非凡見識。可惜歷史沒有給這兩個小孩一個充分表演的機會就匆匆將其扼殺,實在使人掩卷兮長太息。父子三神童列三。
四、諸葛恪
諸葛恪六歲時,值東吳筵會,恪隨父諸葛瑾在座。臉長,孫權令人牽一驢來,用粉筆書其面曰:“諸葛子瑜”。眾皆大笑。恪趨至前,取粉筆添二字于其下曰:“諸葛子瑜之驢”。
滿座之人,無不驚訝。權大喜,遂將驢賜之。孫權謂諸葛瑾:藍田生玉,真不虛也。年僅六歲,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,諸葛恪可謂神童。應該說在三國的神童里面,諸葛恪是最有機會施展才華的一個。
他自小便深受賞識,后來掌握了主宰一國的權力。應該說他的前期表現(xiàn)隱約有其叔父諸葛亮之風,傳后出師表為其所著,然諸葛亮北伐未成,諸葛恪也未能動搖曹魏,最后自己也落得個身首異出的結局,也算諸葛家族的悲劇。排名四。
五、王戎
涼州刺史王渾之子。“竹林七賢”中年齡最小的一位,自幼聰穎,風姿秀徹而身材短小。據(jù)說能直視太陽而不目眩。中書令裴楷稱其眼“爛爛如巖下電”。
魏明帝曾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,縱百姓觀之。王戎七歲,亦往看。虎承間攀欄而吼,其聲震地,觀者無不辟易顛仆,戎湛然不動,了無恐色。嘗與諸小兒游,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,諸兒競走取之,唯戎不動。人問之,答曰:“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
取之,果然如此。在所有神童里或夭折或坎坷一生或無善終,獨王戎活了七十一歲,位至左仆射,司徒。在當時動蕩的社會背景下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中,能活到古稀之年,相當?shù)牟蝗菀装 N坏谖濉?/p>
六、夏侯榮
夏侯榮是夏侯淵的五子,從小就很聰明,7歲就能作出文章,朗誦詩文一天達數(shù)千字,只看一遍就能記住所有的內(nèi)容。曹丕知道后就邀請他去,當時在座的賓客有100多人,每人交一份名刺,上面詳細寫了他們的出身籍貫以及姓名字號,給他過目,只看一遍,然後一個個復述,居然沒有一個錯的,曹丕相當驚奇。
夏侯家世出名將,其人多勇猛神武,再有如此智力,其人應當前途不可限量。而更讓人驚異的是:蜀魏漢中之戰(zhàn)時,夏侯淵戰(zhàn)敗身亡,當時他只有13歲,隨行的部下要帶他一起敗退,被其以“君親在難,焉所逃死”的理由拒絕了。
于是奮劍而戰(zhàn),戰(zhàn)死于漢中。由此看來如果不是夭折,以其既能文又能武的才能應該是個可以出將入相的杰出人物。根據(jù)夏侯家與曹家的緊密關系,如果夏侯榮在或可以克制司馬父子的野心也未可說。位第六。
七、孫亮
孫亮是孫權的小兒子。孫權死時,他只有10歲,就做了國君。一次,孫亮想要吃生梅子,就吩咐黃門官去庫房取來。這個黃門官剛好與掌管庫房的庫吏有嫌隙,于是他從庫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,悄悄找了幾顆老鼠屎放了進去,孫亮沒吃幾口就發(fā)現(xiàn)蜂蜜里面有老鼠屎,果然勃然大怒馬上將庫吏召來審問,黃門官與庫吏兩人相互爭執(zhí)。
孫亮略一沉思便叫人當著大家的面把鼠屎切開,只見鼠屎外面沾著一層蜂蜜,是濕潤的,里面卻是干燥的。孫亮就笑著對大家說:“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,浸的時間長了,一定早濕透了。
現(xiàn)在它卻是內(nèi)干外濕,很明顯是黃門官剛放進去的。”黃門官不得不如實交待了陷害庫吏、欺君罔上的罪行。由此可見孫亮非常聰明,觀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細致,為一般人所不及。
三國志陳壽評:孫亮童孺而無賢輔,其替位不終,必然之勢也。如若不然統(tǒng)一三國的未必歸晉。位第七。
八、蔡文姬
原名蔡琰,蔡邕之女,字文姬。史書說她“博學而有才辨,又妙于音律。”6歲時,文姬就顯現(xiàn)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。蔡邕在室外彈琴,室內(nèi)文姬聽到父親的弦斷之音,馬上說,是第二根弦斷了。蔡邕非常吃驚,又故意弄斷了第四根弦,文姬馬上分辨了出來。
蔡邕開始教女兒學琴,兩年之后,文姬琴藝便成,還贏到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。只可惜一生坎坷令人嘆之,作為三國唯一之女神童,位第八。
九、何晏
漢大將軍何進之孫。何晏七歲,明慧若神,魏武奇愛之,以晏在宮內(nèi),因欲以為子。晏乃畫地令方,自處其中。人問其故,答曰:“何氏之廬也。”魏武知之,即遣還外。
曹操自己的兒子雖然個個都很出色,見了何晏仍然很喜歡,一心想把他收為義子。沒想到何晏人小心大,自己在地上畫了個圈,標明是“何氏之家”——這份執(zhí)著來自于一個七歲孩童,真讓人贊嘆。
又少以才秀知名﹐好老﹑莊言﹐為魏晉玄學的創(chuàng)始者之一。“美姿儀而絕白”﹐人稱“傅粉何郎”。後為司馬懿所殺。位第九。
【三國時期的九大神童的故事】相關文章:
三國時期成語故事12-07
神童不能復制哲理故事09-03
土地神童話故事08-13
斯諾克神童丁俊暉的故事07-21
古代寓言故事:神童的不幸10-04
音樂神童莫扎特名人故事05-16
三國時期的歷史典故03-14
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名人故事短文03-11
假如三國時期有了手機07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