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九篇
無論在學習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(jīng)歷,對作文很是熟悉吧,作文是由文字組成,經(jīng)過人的思想考慮,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。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,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9篇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民風民俗作文 篇1
俗話說“二十八,把面發(fā),二十九,蒸饅頭……”這不,臘月二十九一早,我們便興高采烈地趕到了姥姥家。今天,家中要上演我們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目——捏花饃。
姥爺將面盆上的濕布揭起,倒上些堿水,和爸爸輪流上陣,將近一個小時才將面團揉勻。這時的面變得白澄澄的,好似個胖娃娃。
接下來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可是我最喜歡的——捏花饃。這就應該姥姥、媽媽這些心靈手巧的女同志們大顯身手了。一塊塊面團,在她們手里翻來覆去地揉搓著,與此同時,姥姥又開始給我講那些令我百聽不厭的民俗故事:“說起來,這花饃饃也是咱們山西過節(jié)時的傳統(tǒng)咧。以前,我們只要有一戶有喜事,家家戶戶都捏饃,以示慶賀:鄰家喜得貴子要送‘金鎖饃’,給老壽星祝壽要敬上‘壽桃饃’;每逢佳節(jié)也要做饃,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中秋,要捏——”
“——‘月餅饃’!”我接過話頭,這我早已爛熟于心。
嘴不停,手也沒有一刻歇息。面團在姥姥手中翻來覆去地揉啊捏啊,幾經(jīng)抻、拉、壓、拽的“折磨“,姥姥將面團揉成長條,盤了又盤,最后筷子剪刀齊上陣,不一會兒,那“兔子”便有了形,大耳朵,小尾巴一應俱全。姥姥又端出一碗早已準備好的大棗,挑一個去了核,剪一半,往兔眼上一戳——喝!一只活靈活現(xiàn)的“玉兔”便呈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,小巧玲瓏,令人愛不釋手。
一個個面團經(jīng)姥姥之手,變得形態(tài)各異,生動至極,好似實物一般。石榴,桃,蝴蝶等等,一應俱全,還有一條搖頭擺尾的大鯉魚呢!我也努力模仿,照樣捏了幾個,自我感覺極好,托著到處炫耀。
我們忙了一個多小時,直至汗流浹背。案板很快便擺滿了花饃。是時候該下鍋了!在等待的時間里,我的心情簡直能用“望眼欲穿”來形容,總有“揭開鍋蓋來看看”的欲望。其實,不出半個小時,花饃饃就“新鮮出爐”啦。每一個都發(fā)酵得很好,比入鍋時大了幾圈,顯得十分豐滿。一只熱騰騰的“大桃”握在手心,只不知道從何處下口,可第一口咬下去,便是滿口的香氣,這香不同于平日常吃的饅頭香,這其中還摻雜著我們的汗水與歡樂,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,讓這饃更添了一份醇香。
家鄉(xiāng)的花饃饃呦,你讓我們全家,在新春佳節(jié)來臨之際,提前感受到了節(jié)日的喜慶氣氛。我們,遵循著祖輩留下的傳統(tǒng),保持著獨特的民間習俗,雖總不回山西老家了,可通過這花饃,我與老家,情相連,心相系!
民風民俗作文 篇2
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(jié).預約的會客,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,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.有人會在路邊等候,有的騎馬飛馳而來,有的騎著摩托、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,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.
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,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——蒙古包作客,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(tǒng).當來到這里,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主人的住處,“這真是一塊好地方,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!”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“賽努!賽努(好啊!好!)表示自己的情懷,一句蒙古語說出來,這里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.
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后,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.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,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(男坐進包后的西側,女坐進包后的東側)位置上.這時候,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,然后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,請客人們品嘗.接著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,主人手捧哈達,托著銀碗、齊眉舉盤,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.如果客人一飲而盡,主人會非常高興,頓時主客情融,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;如果您不善飲酒,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.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,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.
首先聽我給你講一講摔交吧。摔交是大家最喜歡的項目。成吉思汗曾把它作為考核將士的一個重要項目。摔交是不分等級的,只要兩個人中的其中一個膝蓋以上的三個點著地就算輸了。如果有一個人連續(xù)兩年大敗所有的對手,那人們就應稱他為“巨人”要是一個帥氣的男人,也會得到許多姑娘的愛慕。獲勝的選手還會有豐富的獎品,如一只綿羊、幾快茶磚,最高也得到一匹全鞭馬。摔交不僅是勇氣和力量的展現(xiàn),也是智慧的較量。 其次,我再給大家講一講賽馬。馬是蒙古的重要的交通工具,參加賽馬的一般是那年輕氣壯的小伙子,這樣不但可以炫耀自己在馬背上駿馬良驥,也可以使自己心儀的姑娘對自己有好感。而成人參加比賽時就只求穩(wěn)而快。 最后,讓我來給大家說說射箭吧。射箭對蒙古來說也很重要,因為他們平時打獵或打仗都要用它。射箭分靜射和騎射兩種。 靜射是指一個人站在固定的一個位置,對箭的拉力和長度都不定。騎射是指騎士騎在馬上射。不管是兩種的哪一種選手們都是百發(fā)百中的。 那達慕現(xiàn)在仍是草原上歡慶豐收、物資和交流等活動舉行的民間體育活動。它屬于勇敢者的游戲。 這就是令人感興趣的那達慕。
民風民俗作文 篇3
“百里不同風,千里不同俗”.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。今天,就讓我?guī)Т蠹易哌M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!
涼茶
廣東人最愛飲涼茶,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,有病服即能治病,無病服也能防病。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(多為王老吉),嬰幼兒2-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,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。
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,有清熱下火,生津止渴,潤肺排毒之療效。
常用的五花茶、夏桑菊、王老吉等涼茶,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,適用于四時感冒、頭痛發(fā)熱等積滯之癥。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,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。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,適用于小兒感冒發(fā)熱、煩躁咬牙等癥。適用于體質強壯、素來火旺濕盛、經(jīng)常咽喉腫痛、大便干結、舌紅苔黃膩者。但是,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“苦”!我喝涼茶的時候,喝一口,一下子就塞進去好幾片陳皮去苦。
廣東迎春花市
廣州美稱“花城”,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,已為世人所矚目。春節(jié)前夕,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、盆桔,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,特別是除夕前三天.各區(qū)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,拱起花架,四鄉(xiāng)花農紛紛涌來,擺開陣勢,售花賣桔,十里長街,繁花似錦,人海如潮,一直鬧到初一凌晨,方才散去,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。
廣州種花為業(yè),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。早在五代南漢時代,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,就有許多素馨花田,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。 金桔象征“大吉大利”。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,寓意代代繁昌:佛手果,形似指掌,有如信徒虔誠膜拜,飄逸肅穆,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。
每年臘月初,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,人們買回后,精心培植,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(jié)來控制花期。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,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,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,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。俗語說,“花開富貴”,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。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、亭亭玉立,香氣襲人,所以家家必備。
當然,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。比如:煲湯、
舞獅、種四方竹,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……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,都等著我們去發(fā)現(xiàn)它呢!
……
民風民俗作文 篇4
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”我們迎著歡聲笑語,我們迎著噼里啪啦鞭炮聲,我們迎著滿心的期待,我們來到了想念已久的祖國大地——湖北.大年初二我們在襄陽觀看了古城墻、米公祠、古隆中。現(xiàn)在我把它們給你們介紹介紹吧!
米公祠,原名寶晉齋,位于樊城內,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所建。米芾(1051-1107年)字元章,人稱“米襄陽”。米芾很喜歡收藏硯臺。他為官清廉,勤政愛民,深受到人們的愛戴。在他離任去世后,建米公祠以示紀念。
古城墻位于襄城區(qū)境內,原筑于漢初,略呈正方形。其東南隅有仲宣樓、夫人城等。城垣周長7.6公里,平均高8米,寬10米左右。城北以漢水為池,東、南、西三面鑿有城濠,濠寬130米至250米,深2至3米,它雄偉壯觀,真是令人驚嘆不已!
其中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古隆中,談起古隆中大家肯定都想到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。他是三國時期的蜀國的丞相、政治家、軍事家。諸葛亮,字孔明,他17歲-27歲在古隆中隱居。幼年失去了父母,后隨叔父至荊州,17歲叔父亡,便來到襄陽隆中苦讀,被稱為“臥龍”。 代表作有《前出師表》、《后出師表》等。發(fā)明木牛流馬、孔明燈等。后來劉備三顧茅廬,諸葛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,提出了一統(tǒng)天下的謀略,使劉備茅塞頓開。進入隆中以后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綠樹成陰的樹木,我們繼續(xù)往里走 ,就看到了雄偉壯觀的古隆中大門,這大門很獨特,由三個門組成,正中間是個大門,大門上印著三個紅艷艷的大字---古隆中;兩旁各有一個小門,三個門中間有兩根柱子,上面寫著一幅對聯(lián),上聯(lián)是"三顧頻頻天下計",下聯(lián)是"兩朝開濟老臣心"。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三顧堂,這可是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地方。那里有一塊浮雕:諸葛亮和劉備相對行禮,張飛卻雙眼圓瞪,眉毛倒豎,一副氣鼓鼓的樣子。疑?那邊怎么有一口六角形的井?原來是諸葛亮在這打水用的,現(xiàn)在它還是那么清澈見底,被光一照還是那么波光粼粼,使人嘆為觀止。
其實人生下來不是什么都懂的,就像愛迪生說過天才,百分之一是靈感,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。人不能沒有先天的靈感,也不能沒有后天的努力。讓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肯下功夫,只有我們先付出,才能得到一定的收獲。
民風民俗作文 篇5
滿族進入遼、沈以前,具有精于騎射的特長。7歲左右的兒童即以木制弓箭練習射鵠,女子執(zhí)鞭不亞于男子。滿族的服飾,男子剃去周圍頭發(fā),束辮和垂于腦后,穿馬蹄袖袍褂,兩側開叉,腰中束帶,便于騎射。女子在頭頂盤髻,佩戴耳環(huán),穿寬大的直統(tǒng)旗袍,足著高底花鞋。入關以后,滿、漢服裝逐漸趨于一致。曾有一個時期各地婦女穿旗袍甚為流行。滿族的住房,過去一般院內有一影壁,立有供神用的`“索羅桿”。住房一般有兩間正房,門向南開,外屋有灶,里屋北、西、南3面有炕。滿族的飲食,過去喜吃小米、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(豆包);逢年過節(jié)吃餃子,農歷除夕必吃手扒肉。滿族的具有獨特風味的“薩其瑪”至今仍是廣大人民愛吃的點心。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,十六、七歲即可訂婚,由父母包辦。結婚時,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帳一日,稱為“坐福”。滿族居民過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;人死入棺后由窗戶抬出;一般行土葬。
滿族重視禮節(jié)。過去,平時見長輩行“打干”禮,男子曲右膝,右手沿膝下垂;婦女雙手扶膝下蹲。平輩親友相見,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禮。滿族以西為上,室內西炕不得隨便坐人和堆放雜物。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、殺狗,不吃狗肉,不用狗皮制品;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。據(jù)說主是因為狗在滿族先人的長期漁獵生活中起到了幫手作用,人們不忍食其肉、用其皮,于是逐漸形成這個習俗。
清代以來的300多年間,滿、漢長期雜居共處,關內的滿族已在語言、服飾、習俗等方面與漢族無差異;居于關外各地的滿族人民,只是在滿族聚居的偏僻鄉(xiāng)村中,仍有一部分滿族居民使用滿語,保持滿族的一些固有習俗。同時,從漢族習俗(包括漢語詞匯)中也可找出一些滿族民風民俗的成份,但滿族群眾模仿漢俗,比漢族群眾模仿滿俗的更多。滿族是一個既善于學習又善于創(chuàng)造的民族,為發(fā)揚祖國文化作出了貢獻。
滿族的重要節(jié)日與漢族差不多,春節(jié)、元宵節(jié)、二月二、端午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等。
滿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薩滿教,早期分宮廷薩滿和民間薩滿兩種。清代歷朝皇帝舉行各種祭神祭天典禮,如宮廷薩滿設“堂子”祭天,都用滿語誦經(jīng)跳神。直到20世紀40年代,在東北的寧古塔(今黑龍江省寧安)和愛琿等地,滿族民間仍保有薩滿教。民間薩滿又分以跳神為職業(yè)的薩滿和管祭祀的家薩滿兩種,現(xiàn)已消失。
民風民俗作文 篇6
過年期間,遇上建了新房的、娶了新娘的、新女婿上門拜年的、老人做壽的,竹馬獅燈隊會在主人家玩得更起興、更滑稽,時間也更久。
玩的花樣更有針對性,會敬稱為:三星拱照、騎龍送子、五子登科、高堂拜壽之類。主人招待更客氣、更豐盛。由于表演的時間長,白天沒玩夠,晚上會有繼續(xù)表演,引來村內村外更多人的觀賞。所以,春節(jié)期間我們老家一帶的孩子都喜歡成群結隊,爭先恐后地追趕著舞獅隊,跟著看舞獅、看唱戲,就成了他們樂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動。
故鄉(xiāng)的民俗濃郁,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裕,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多彩。它就像甜在我心頭的巧克力,醇香甘甜,成為了家鄉(xiāng)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。每逢春節(jié),我就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鄉(xiāng),不光是為拜年,更是為去品嘗家鄉(xiāng)這醉人的風情啊!
民風民俗作文 篇7
潮汕工夫茶名揚海內外。工夫茶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——和、愛、精、潔、思。這五個字的深刻涵養(yǎng),正體現(xiàn)了潮汕文化儒雅的“和”的思想。喝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飯后喝茶,閑聊喝茶,茶幾乎陪伴著潮汕人的每時每刻。就連學校的辦公室里,老師們在課間也會抽空喝上—杯茶。潮汕的美食是最負盛名的。潮汕地區(qū)有“美食之鄉(xiāng)”的美稱。
潮汕地區(qū)瀕臨海洋,海鮮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。血蚌就是—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。每逢過年,家家戶戶都會買—些血蚌。家里人煮—鍋開水,把血蚌放進去悶—會兒,大約—分鐘后就可以取出來吃了。掰開蚌殼,會看到帶著血的蚌肉,吃起來鮮美卻不帶腥味。
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。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、蠔烙、鱟粿等,還有—些專門做供品的粿品,如紅桃粿、鼠粬粿等。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,做工精細,讓人流連忘返。
民風民俗作文 篇8
民俗文化村生活著無數(shù)個少數(shù)民俗,他們和睦相處,團結一致,整天沉浸在歡笑之間……
在清明節(jié)這天,我來到“傳說”中和諧的民俗文化村,作文網(wǎng)《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》。
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布達拉宮,哦!不應該是縮小版的布達拉宮。雖小,卻與真的一模一樣:一樣的房頂,一樣的顏色,伴著香氣甜甜的花兒,是那樣美麗!那樣宏偉!我深深地沉浸其中,情不自禁地著琢磨著:西藏是美妙的,拉薩是神奇的,那布達拉宮呢?是偉大的!
北京的長城是獨立一地無二的,舉世地雙的。可現(xiàn)在卻有了一個特小版!從嘉峪關到山海關,一直伴隨著我的步伐與我同行。走了好久,一直不見長城的盡頭,分明就是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,前不見頭,后不見尾。我的心頭怦然一震:我的天啊!這可是特小版啊,連這么小的長城都無邊無際,那真正的長城到底是它的幾倍呢?
秦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。它規(guī)模宏大。一個個將士們右手持刀,左手持弓,側臥馬背,大喊著:“為國家做殊死拼搏,沖啊!”沙地上塵土飛揚,喊叫聲如五雷轟頂。這個縮小版生動地再現(xiàn)了秦軍昂首挺胸,雄兵百萬的氣勢。我大吃一驚:沒想到秦軍十萬,在刀光劍影的戰(zhàn)場上,也不懼怕,反為秦王做殊死搏!
今天,是一個風和日麗,陽光明媚的一天,我一會兒去了“西藏”,一會兒去了“北京”,一會兒又去了“西安”……真是忙碌的一天啊!
民風民俗作文 篇9
瑤族人民饒有風趣的民俗有“掛袋子”。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,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,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,都不用事先說明,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,如果不懂這個規(guī)矩,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,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去別的地方,吃飯往往落空。
在達山瑤中,去別人家吃飯,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:“一碗疏,二碗親,三碗見真心”。
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,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為上品,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里夾。
瑤族普遍禁食狗肉,貓肉,蛙肉。凡是生產(chǎn)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。
到瑤族人家做客,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,一般是老人與客人坐頭幾位,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,老人給客人敬酒,其實是一種尊貴。
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,大家可以走一走,看一看,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。
【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九篇】相關文章:
民風的民俗作文04-20
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3篇08-09
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六篇03-12
實用的民風民俗作文7篇03-08
【實用】民俗民風的作文三篇03-02
【實用】民風民俗作文4篇04-02
【實用】民風民俗作文7篇02-24
實用的民俗民風的作文九篇03-15
實用的民俗民風的作文三篇02-28
實用的民俗民風的作文4篇02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