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oingaieng.cn-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,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,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,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

    基本文學常識

    時間:2024-10-13 22:01:58 秀雯 文學常識 我要投稿

    基本文學常識匯總

      常識屬于一個矢量,它是隨著社會形態(tài)的不同,時代的變化而定義的,現(xiàn)代社會定義的常識不一定能用在舊社會,在某一個圈子或者國家流行的常識也不一定能適用于其它領(lǐng)域。常識具體指的是在一個社會環(huán)境中人與人之間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識,而無論是任何學術(shù)問題或是人與人之間基本交流都是基于常識上來做進一步探討的。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本文學常識,僅供參考,大家一起來看看吧。

    基本文學常識匯總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1

      (一)詞和詩

      1、豪放派:以蘇軾、辛棄疾作為代表。

      蘇軾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,在詩、詞、散文、書、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有《東坡七集》、《東坡易傳》、《東坡樂府》等傳世。

      辛棄疾,字幼安,南宋豪放派詞人、將領(lǐng),有“詞中之龍”之稱。與蘇軾合稱“蘇辛”,與李清照并稱“濟南二安”。作品流露出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情。著名詞作《水調(diào)歌頭·帶湖吾甚愛》、《菩薩蠻·書江西造口壁》等。

      2、婉約派:代表人物有柳永、張先、晏殊、晏幾道、歐陽修、秦觀、賀鑄、周邦彥、李清照等。

      柳永,北宋著名詞人,又稱柳七,柳永大力創(chuàng)作慢詞,主要作品有《樂章集》、《雨霖鈴·寒蟬凄切》等。

      晏殊,北宋著名文學家、政治家。晏殊以詞著于文壇,尤擅小令,風格含蓄婉麗,與其子晏幾道,被稱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,存世有《珠玉詞》、《晏元獻遺文》、《類要》殘本。

      李清照,號易安居士,宋代女詞人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稱。代表作有《如夢令》,《聲聲慢》等。

      3、王安石,字介甫,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學家、改革家。其詩“學杜得其瘦硬”,擅長于說理與修辭,晚年詩風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豐神遠韻的.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,世稱“王荊公體”。詩作有《元日》、《登飛來峰》、《泊船瓜洲》等。

      4、陸游,字務(wù)觀,號放翁,南宋文學家、史學家、愛國詩人。是現(xiàn)知道的留下詩歌最多的詩人。代表作有《示兒》、《游山西村》、《書憤》等。

      5、文天祥,宋末政治家、文學家,愛國詩人,抗元名臣,民族英雄,與陸秀夫、張世杰并稱為“宋末三杰”。名篇有《正氣歌》、《過零丁洋》。

      6、李煜,南唐最后一位國君。李煜在詩詞、書畫方面都很有造詣。著名作品有《虞美人》、《相見歡》等。

      (二)散文

      1、范仲淹,字希文,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文學家。散文創(chuàng)作上,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書信居多,陳述時政,邏輯嚴密、有很強的說服力,名篇《岳陽樓記》,借作記之機,規(guī)勸友人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全文融記敘、寫景、抒情、議論為一體,動靜相生,思想境界崇高,成為雜記中的創(chuàng)新,其中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為千古名句。

      2、歐陽修,字永叔,號醉翁、六一居士,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,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。領(lǐng)導了北宋的詩革新運動,繼承并發(fā)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。他的散文創(chuàng)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,從而開創(chuàng)了一代文風。名作有《秋聲賦》、《醉翁亭記》。

      3、王安石的散文論點鮮明、邏輯嚴密,有很強的說服力,充分發(fā)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;短文簡潔峻切、短小精悍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。散文有《傷仲永》等。

      (三)話本

      話本是宋代興起的白話小說,用通俗文字寫成,多以歷史故事和當時社會生活為題材,是宋元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。今存《清平山堂話本》、《全相平話五種》等。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2

      1、魯迅(1881-1936),原名周樹人,字豫才,浙江紹興人。偉大的文學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,中國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文學的主將。“魯迅”是他在1918年發(fā)表我國現(xiàn)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《狂人日記》是所用的筆名。主要作品有小說集《吶喊》《彷徨》《故事新編》,散文集《野草》《朝花夕拾》,雜文集《墳》《南腔北調(diào)集》《且介亭雜文》《華蓋集續(xù)編》《準風月談》等等。

      2、周建人(1888-1984),浙江紹興人,魯迅的胞弟。生物學家。著有《生物進化淺說》,譯有達爾文的《物種起源》。

      3、郭沫若(1892-1978),原名開貞,號尚武,四川樂山人。我國杰出的作家、詩人、戲劇家、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家。曾與成仿吾、郁達夫等組織著名的文學社團——“創(chuàng)造社”。他的第一部詩集《女神》是我國新詩運動的奠基石。有歷史劇《屈原》《棠棣之花》《蔡文姬》《高漸離》《孔雀膽》《南冠草》等等。

      4、周瘦鵑(1894-1968),現(xiàn)代作家,翻譯家。

      5、葉圣陶(1894-1988),江蘇蘇州人,原名葉紹鈞,字圣陶。作家、教育家、編輯家。長篇小說《倪煥之》是他的代表作。他還是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史上最早寫童話的作家。有童話集《稻草人》《古代英雄的石像》等。

      6、茅盾(1896-1981),原名沈德鴻,字雁冰,浙江桐鄉(xiāng)人。現(xiàn)代杰出作家,“五四”新文學運動的先驅(qū)者之一。曾與鄭振鐸、王統(tǒng)照等在北京發(fā)起成立我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——“文學研究會”,主辦刊物《小說月報》,提倡為人生而藝術(shù)(文學反映人生、關(guān)心人民疾苦)。長篇小說《子夜》《腐蝕》和短篇小說《林家鋪子》是他的代表作。他的小說《春蠶》《秋收》《殘冬》合稱為“農(nóng)村三部曲”。

      7、徐志摩(1896-1931),筆名云中鶴、南湖,浙江海寧人。詩人、學者。新月社的`主要發(fā)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。詩集有《志摩的詩》《翡冷翠的一夜》《猛虎集》等,名篇有《再別康橋》《沙揚娜拉》《在病中》等。

      8、郁達夫(1896-1945),原名郁文,浙江富陽人。現(xiàn)代著名作家。“左聯(lián)”發(fā)起人之一。代表作小說《沉淪》。還有著名小說《春風沉醉的晚上》《薄奠》《遲桂花》等。

      9、朱光潛(1897-1986),現(xiàn)代美學家、文藝理論家。筆名孟實、孟石,安徽桐城人。代表作有《文藝心理學》《詩論》《談美書簡》等。主編的《西方美學史》是我國第一部系統(tǒng)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。

      10、朱自清(1898-1948),字佩弦,江蘇揚州人,散文家,詩人,學者,民主戰(zhàn)士。代表作有詩和散文合集《蹤跡》,散文集《背影》《歐游雜記》和《松堂游記》等。

      11、老舍(1899-1966),作家。原名舒慶春,字舍予,北京人。1950年獲“人民藝術(shù)家”稱號。代表作有長篇小說《駱駝祥子》《四世同堂》,戲劇《茶館》等

      12、聞一多(1899-1946),湖北浠水人,詩人,學者。新月詩派代表人物,提出詩歌的“三美”(建筑美、音樂美、繪畫美)理論。代表作有《紅燭》《死水》等。

      13、冰心(1900-1999),原名謝婉瑩,福建長樂人,現(xiàn)代作家。五四時期開始文學創(chuàng)作,影響很大。代表作有詩集《繁星》《春水》,散文小說集《超人》《往事》和通訊集《寄小讀者》等。

      14、沈從文(1902-1988),原名沈岳煥,湖南鳳凰人,現(xiàn)代作家。代表作品有散文集《湘行散記》、中篇小說《邊城》和長篇小說《長河》等。

      15、夏衍,原名沈端先,浙江杭州人。主要作品有劇本《上海屋檐下》《法西斯細菌》、報告文學《包身工》等。

      16、丁玲,原名蔣冰之,湖南臨澧人,現(xiàn)代作家。長篇小說《太陽照在桑乾河上》獲斯大林文學獎。

      17、周立波,湖南益陽人,現(xiàn)代作家。代表作有長篇小說《暴風驟雨》(獲斯大林文學獎)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,短篇小說《湘江一夜》等。

      18、趙樹理,山西人。“山藥蛋”派代表作家。代表作有短篇小說《小二黑結(jié)婚》、中篇小說《李有才板話》等。

      19、巴金,原名李堯棠,字芾甘,四川成都人。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,愛情三部曲《霧》《雨》《電》等。

      20、曹禺,原名萬家寶,現(xiàn)代著名劇作家。代表作有話劇《雷雨》《日出》《北京人》,歷史劇《王昭君》等。

      21、馮至(1905-1993),原名馮承植,河北涿州市人,詩人,學者。代表詩集有《昨日之歌》《十四行集》等。

      22、艾青,原名蔣海澄,浙江金華人。著名詩人,有詩集《黎明的通知》,代表作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。

      23、錢鐘書(1910-1998),現(xiàn)代文學研究家、作家。字默存,號槐聚,曾用筆名中書君。江蘇無錫人。著名的有學術(shù)著作《談藝錄》《管錐編》,散文集《寫在人生邊上》,短篇小說《人·獸·鬼》,長篇小說《圍城》等。

      24、何其芳(1912-1977),四川萬縣人,詩人,文學評論家。代表詩集有《預言》《夜歌和白天的歌》。

      25、孫犁,原名孫樹勛,河北人。現(xiàn)代小說家、散文家。其小說充滿了詩情畫意,有“詩體小說”之稱,是荷花淀派的創(chuàng)始人。《白洋淀紀事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創(chuàng)作風格的一部作品集。

      26、楊朔,原名楊毓晉,山東蓬萊人,現(xiàn)代小說家、散文家。有長篇小說《三千里江山》、散文集《海市》。其散文《荔枝蜜》《海市》《茶花賦》《香山紅葉》均為名作。

      27、魏巍,現(xiàn)代小說家、散文家。代表作有長篇小說《東方》、通訊集《誰是最可愛的人》等。

      28、峻青,原名孫俊卿,當代作家。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《黎明的河邊》。

      29、賀敬之,山東人,著名詩人、劇作家。作品有大型歌劇《白毛女》(與人合作,獲斯大林文學獎),詩作《回延安》《雷鋒之歌》等。

      30、張愛玲(1920-1995),現(xiàn)代女作家。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《傳奇》,散文集《流言》。代表作有敘說“家史性”的小說《沉香屑:第一爐香》《傾城之戀》《金鎖記》。

      31、汪曾祺(1920-1998),江蘇高郵人,當代作家。代表作有小說《受戒》《大淖記事》等。

      32、余秋雨,當代著名作家、學者。代表作有散文集《文化苦旅》《文明的碎片》《山居筆記》等。

      33、史鐵生,北京人,當代作家。作品有《我的遙遠的清平灣》《插隊的故事》《夏日的玫瑰》《合歡樹》等。《我與地壇》是他的散文代表作。

      34、卞德培(1926-2001),上海人,科普作家。1998年,國際天文學聯(lián)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1994年4月發(fā)現(xiàn)的6742號小行星命名為“卞德培星”。

      35、高曉聲(1928-1999),當代作家。以陳奐生為主人公的系列小說是他的優(yōu)秀作品之一,它包括幾個短篇:《“漏斗戶”主》《陳奐生上城》《陳奐生轉(zhuǎn)業(yè)》《陳奐生包產(chǎn)》等等。

      36、舒婷(1952- ),福建人,當代詩人。是著名朦朧詩派代表。有詩集《雙桅船》《會唱歌的鳶尾花》《舒婷顧城抒情詩選》,散文集《心煙》等。

      37、梁小斌(1954- ),山東蒙城人。當代詩人。朦朧詩派的主要成員。代表作《中國,我的鑰匙丟了》《雪白的墻》。著有詩集《少女軍鼓隊》。

      38、韓東(1961- ),江蘇南京人,是“新生代”詩派舉足輕重的潮頭人物。組詩《山》在《青春》上獲獎以后,年僅19歲的他成了頗有名氣的校園詩人。有詩集《白色的石頭》等。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3

      第一章:中考語文記憶方法

      三綱五常:三綱五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(guī)范。“三綱”是指“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”, “五常”即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
      三言二拍:。“三言”是指明代馮夢龍所編纂的`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和《醒世恒言》,“二拍”是指凌蒙初所編的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和《二刻拍案驚奇》。由于“三言”和“二拍”編著年代相近,內(nèi)容形式類似,故后人常將其合并,稱為“三言二拍”。

      春秋三傳:注解《春秋》的三種古籍,分別為:《春秋左氏傳》(簡稱《左傳》),《春秋公羊傳》,《春秋榖梁傳》。也有人稱為:《公羊傳》、《榖梁傳》、《左傳》

      建安三曹:曹操、曹丕、曹植

      古典文學四大名著:

     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、施耐庵《水滸傳》、吳承恩《西游記》、曹雪芹《紅樓夢》

      元代四大戲劇:

      關(guān)漢卿《竇娥冤》、王實甫《西廂記》、湯顯祖《牡丹亭》、洪升《長生殿》

     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: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、吳沃堯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、

     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、曾樸《孽海花》

    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:《哈姆萊特》、《李爾王》、《麥克白》、《奧賽羅》

      四書:《論語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學》、《孟子》

      五經(jīng):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尚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易經(jīng)》、《春秋》

      漢字六書:象形、指事、形聲、會意、轉(zhuǎn)注、假借

      竹林七賢:嵇康、劉伶、阮籍、山濤、阮咸、向秀、王戎

      八股文:破題、承題、起講、入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

      飲中八仙:李白、賀知章、李適之、李琎、崔宗之、蘇晉、張旭、焦遂

      (要區(qū)別于傳說中的八仙)

      揚州八怪:鄭板橋、汪士慎、李鱓、黃慎、金農(nóng)、高翔、李方鷹、羅聘

      唐宋古文八大家:韓愈、柳宗元、歐陽修、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王安石、曾鞏

      書法九勢:落筆、轉(zhuǎn)筆、藏峰、藏頭、護尾、疾勢、掠筆、澀勢、橫鱗豎勒

      二十四史:

      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、《三國志》、《晉書》、《宋書》、

      《南齊書》、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、《魏書》、《北齊書》、《周書》、

      《隋書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舊唐書》、《新唐書》、《舊五代史》、

      《新五代史》、《宋史》、《遼史》、《金史》、《元史》、《明史》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4

      1.中國歷史朝代:三黃五帝夏商周,秦漢三國東西晉,南北隋唐和五代,南宋之后元明清。

      2.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“四書”、“五經(jīng)”合稱為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,是古代儒家經(jīng)典,成為中國歷代讀書人的必讀書。“四書”指:《大學》《中庸》《論語》和《孟子》;“五經(jīng)”指: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易》《春秋》。

      3.《詩經(jīng)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。由孔子修編。共收入詩歌305首,古稱“詩三百”。由風、雅、頌三部分組成。是中國現(xiàn)實主義文學的.開端。《楚辭》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,也是我國古代第二部詩歌總集。由西漢劉向收集而成。主要有偉大的愛國詩人、中國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--屈原、宋玉等人作品。屈原是戰(zhàn)國時期楚國人,代表作有《離騷》、《天問》、《九歌》、《九章》等。端午節(jié)吃粽子,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。《詩經(jīng)》與《楚辭》并稱“風、騷”。“風、騷”是中國詩歌史上現(xiàn)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源頭。

      4.初唐四杰: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。

      5.唐代詩人的雅稱:詩仙李白,詩圣(詩史)杜甫,詩魔白居易,詩佛王維,詩鬼李賀,詩囚孟郊和賈島,詩豪劉禹錫。唐詩中風格迥異。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5

      一、文學流派或團體的歸類。

      1、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:孔子、孟子。

      2、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:老子、莊子。

      3、墨家的代表人物有:墨子。

      4、法家學派化人物有:韓非子。

      5、屈宋:指戰(zhàn)國時期的屈原、宋玉。

      6、揚馬:指西漢揚雄、馬司相如。

      7、三曹:指曹操、曹植、曹丕。

      8、建安七子:指孔融、王粲、陳琳、劉楨、徐干、阮禹、應(yīng)玚

      9、初唐四杰:指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。

      10、唐代詩人屬于邊塞詩派的有:王昌齡、岑參、高適、王之渙、李頎。

      11、元白:指中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。

      12、三蘇:是蘇軾、蘇洵、蘇轍。

      13、唐宋八大家:指韓愈、柳宗元、歐陽修、王安石、曾鞏、蘇軾、蘇洵、蘇轍。

      14、宋代詞人中屬于豪放派的有:蘇軾、辛棄疾。

      15、宋代詞人中屬于婉約派的有:柳永、李清照。

      16、元代元曲四大家:指關(guān)漢卿、鄭光祖、白樸、馬致遠。

      17、明末清初“三大思想家”:指顧炎武、黃宗羲、王夫之。

      18、桐城派: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散文流派,主要作家有方苞、姚鼐。

      二、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的歸類。

      1、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
      2、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。

      3、莊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。

      4、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。

      5、茍子是戰(zhàn)國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。

      6、韓非子是戰(zhàn)國末期法家思想員著名的代表。

      7、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`代表人物。

      8、曹操是建安文壇的領(lǐng)袖,開風氣之先,影響一代詩風。

      9、曹植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。

      10、陶淵明: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內(nèi)容進行詩歌創(chuàng)作。

      11、鮑照:是南朝劉宋時期成就最高的詩人,其樂府詩對唐代詩人有很大影響。

      12、王維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作家。

      13、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。

      14、杜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。

      15、岑參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。

      16、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代表。

      17、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(lǐng)袖,被后人尊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。

      18、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著名詩人。

      19、歐陽修是北宋詩人革新運動的領(lǐng)袖。

      20、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,被列寧稱為“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”。

      21、蘇拭是宋代文藝創(chuàng)作成就最為全面的一位作家,豪放詞派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
      22、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,也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。

      23、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。

      24、李清照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難得的女作家、女詞人。

      25、關(guān)漢卿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。

      26、馬致遠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、散曲家,有“曲狀元”之稱。

      27、王實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雜劇作家。

      28、張養(yǎng)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。

      29、于謙是明代著名的詩人。

      30、湯顯祖是明代成績最高的劇作家。

      31、馮夢龍是明末通俗文學的一代大家。

      32、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詩文理論家。

      33、李漁是清初杰出的戲劇理論家和創(chuàng)作家。

      34、瞥雪芹是我國清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作家。

      35、梁啟超是最早高度評價和極為提倡小說創(chuàng)作的人。

      36、黃遵憲是“詩界革命”的一面旗幟。

      37、龔自珍是近代歷史開端之際得風氣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學家。

      三、主要著作的基本內(nèi)容歸類。

      1、《詩經(jīng)》分為“風”、“雅”、“頌”三個部分,“風”是采自15個地區(qū)的詩,其中大多數(shù)是民歌;“雅”有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,是產(chǎn)生地王都附近的詩;“頌”有《周頌》、《魯頌》、《商頌》,是用于宗廟祭祀的詩。《詩經(jīng)》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。

      2、《論語》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《論語》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。

      3、《戰(zhàn)國策》記載了戰(zhàn)國時期謀臣策士洲說各國或互相辯難的言論和行動。《戰(zhàn)國策》是一部國別體雜史書,也是一部優(yōu)秀的散文總集。

      4、《左傳》記敘了春秋時期250多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、軍事、經(jīng)濟、外交等方面的歷史事實。《左傳》是我國早期的編年體歷史著作,同時也是具有文學價值的散文名著。

      5、《史記》記敘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,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。《史記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,同時它也是一部偉大的傳記文學作品。

      6、《西廂記》寫書生張生與崔相國之女鶯鶯追求婚姻自由、反對封建禮教的故事。

      7、《世說新語》記載了東漢末年至東晉年間許多貴族、名人的言談逸事。《世說新語》是一體按內(nèi)容分類的筆記小說集。

      8、《三國演義》以蜀漢與曹魏的斗爭為主線,描寫了自漢末群雄逐鹿至西晉統(tǒng)一歷史進程。《三國演義》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,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。

      9、《西游記》以孫悟空為中心,寫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(jīng)的故事。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黑暗勢力,要求戰(zhàn)勝自然、克服困難的精神,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(xiàn)實。《西游記》是一部神怪小說。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6

      (一)中國古代作家、作品

      1.先秦時代:

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(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,305篇,包括風、雅、頌三部分,主要手法是賦、比、興)。

      屈原《楚辭》(屈原創(chuàng)作了騷體,楚辭作者還有宋玉等;歷代把“詩經(jīng)”和“楚辭”合稱“風騷”)。

      歷史散文《左傳》(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)、《國語》(國別體)、《戰(zhàn)國策》(國別體,由西漢劉向編定)。

      諸子散文《論語》(儒家經(jīng)典)、《孟子》(儒家經(jīng)典)、《荀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墨子》、《孫子》、《韓非子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。

      四書: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。(儒家經(jīng)典)。

      五經(jīng):詩、書、禮、易、春秋五種儒家經(jīng)書。

      2.兩漢時代

      司馬遷 《史記》(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,分10表、8書、12本紀、30世家、70列傳,共130篇。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近3000年的`歷史。)

      班固 《漢書》(紀傳體斷代史)

      漢賦:

      枚乘《七發(fā)》

      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《上林賦》

      張衡《二京賦》

      班固《兩都賦》

      揚雄《甘泉》

      賈誼 《過秦論》《論積貯疏》等政論散文

      晁錯 《論貴粟疏》

      王充 《論衡》

      3.魏晉南北朝時代

      建安文學:公元196?220年是漢獻帝建安時期,建安文學指漢末至魏初以建安時期為中心階段的文學。建安七子有孔融、陳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?、應(yīng)?、劉楨。

      曹氏父子:

      曹操和《短歌行》、《步出夏門行》

      曹植 《白馬篇》、《洛神賦》

      曹丕 《燕歌行》

      陶淵明和他的田園詩(《桃花源詩并記》、《飲酒》、《歸園田居》)、《歸去來兮辭》等。

      謝靈運和他的山水詩《登池上樓》。

     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》(軼事小說)

      劉勰 《文心雕龍》(文學理論著作)

      范曄 《后漢書》(紀傳體斷代史)

      陳壽 《三國志》

      (《三國志》與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合稱為“四史”或“前四史”)

      4.唐代

      初唐: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合稱唐初四杰。

      盛唐:

      李白(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)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、《蜀道難》、《望廬山瀑布》、《望天門山》、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等,著有《李太白全集》。

      杜甫(字子美,別號少陵),被稱為“詩史”“詩圣”,代表作有《春夜喜雨》、《兵車行》、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“三吏”(《石壕吏》《新安吏》、《潼關(guān)吏》)、“三別”(《新婚別》、《無家別》、《垂老別》)等,集子有《杜工部集》、《杜少陵集詳注》等。

      王維(字摩詰) 《山居秋瞑》《渭城曲》詩,著有《王右丞集箋注》。

      孟浩然(襄陽人) 《臨洞庭贈張丞相》、《過故人莊》、《春曉》

      (王維、孟浩然被稱為山水田園詩人)

      高適《燕歌行》

      岑參 《白雪歌》、《走馬川行》

      王昌齡 《出塞》

      (高適、岑參、王昌齡被稱為邊塞詩人)

      中唐:

      白居易(字樂天,晚年號香山居士),代表作有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、《秦中吟》、《長恨歌》、《琵琶行》等,著有《白氏長慶集》、《白香山詩集》

      元稹《元氏長慶集》。

      (元稹與白居易世稱“元白”。)

      韓愈(字退之,祖籍昌黎,世稱“昌黎先生”) 《師說》、《原毀》、《進學解》等。著有《昌黎先生集》。

      柳宗元(字子厚,河東人,世稱“柳河東”) 《封建論》、《捕蛇者說》等,著有《柳河東集》。

      李商隱(字義山,號玉溪生) 《李義山詩集》》、《玉溪生詞集籌注》等

      杜牧(字牧之) 《樊川文集》。

      (杜牧與李商隱世稱“小李社”)

      李賀(字長吉) 《李長吉歌詩》

      賈島(字浪仙) 《長江集》

      溫庭筠為“花間詞派”鼻祖

      五代:

      李煜(字重光,南唐后主) 《虞美人》等

      5.宋代:

      歐陽修(字永叔,號醉翁,晚號六一居士) 《歐陽文忠公集》

      蘇洵(字明允) 《嘉?集》

      蘇軾(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) 《蘇東坡全集》

      蘇轍(字子由) 《欒城集》等。

      (蘇洵、蘇軾、蘇轍三人世稱“三蘇”。)

      王安石(宇介甫,號半山) 《臨川先生文集》

      曾鞏(字子固) 《元豐類稿》

      (以上六人與唐代韓愈、柳宗元,合稱“唐宋八大家”)

      柳永(原名三變,字耆卿) 《樂章集》

      晏殊(字同叔) 《珠玉集》

      秦觀(字少游) 《淮海詞》

      李清照(號易安居士) 《漱玉詞》

      周敦頤(字茂叔) 《愛蓮說》

      朱熹(字元晦,一字仲晦,號晦庵) 《四書集注》

      辛棄疾(字幼安,號稼軒居士) 《稼軒長短句》

      陸游(字務(wù)觀,號放翁) 《劍南詩稿》、《陸放翁全集》

      文天祥(字履善,一字宋瑞,號文山) 《指南錄》、《文山先生全集》

      姜夔(字堯章,號白石道人) 《白石道人歌曲》

      6.元代

      關(guān)漢卿(號已齋叟) 《竇娥冤》

      馬致遠《漢宮秋》

      白樸《墻頭馬上》、《梧桐雨》

      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。

      (以上四人被稱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)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7

      一、元代文學代表:

      一、關(guān)漢卿,名一齋,號已齋叟。與鄭光祖、白樸、馬致遠并稱“元曲四大家”。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戲劇家,世界文化名人。主要作品有《竇娥冤》、《救風塵》、《望江亭》、《單刀會》等。

      二、王實甫,主要作品有《西廂記》,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,也是元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。

      三、馬致遠,字千里,號東籬。“元曲四大家”之一。主要作品有雜劇《漢宮秋》,散曲《天凈沙·秋思》等,結(jié)為《東籬樂府》,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。

      二、元代文學常識賞析

      元代的歷史不長,自1271年忽必烈將蒙古王朝改國號為大元算起,至1367年元亡,只有96年。自蒙古王朝滅金、統(tǒng)一北方到元亡,則為133年。和前代文學相比,元代文學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戲曲方面,后人常把“元曲”和“唐詩”、“宋詞”并稱。詩、詞、散文等文學樣式則相對衰微。

      元代文學中新產(chǎn)生的一種體栽是戲曲。戲曲一般分為雜劇和散曲。由于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謠俚曲的基礎(chǔ)上成長起來的,所以絕大多數(shù)是北曲。散曲作家前期有關(guān)漢卿、馬致遠、白樸、盧摯、貫云石等,作風樸實,多本色語。后期有喬吉、張可久、睢景臣、張養(yǎng)浩及劉時中等人,文字稍露才華而辭藻清麗。

      雜劇最初流行在山西河北一帶,今山西地區(qū)還保留金元時代的雜劇壁畫和戲臺。元初發(fā)展到其他地區(qū),元滅南宋后又流入杭州等地。這個劇種是在宋雜劇、金院本及諸宮調(diào)等前代戲劇、曲藝基礎(chǔ)上建立起來的。劇本的科白部分承襲院本體制,曲辭的'組合則主要受到諸宮調(diào)的啟示,基本上是歌舞劇。

      元代散文和小說,基本只是繼承宋代創(chuàng)作的成就,很少創(chuàng)新。

      統(tǒng)觀元代文學,傳統(tǒng)的詩詞雖然也產(chǎn)生了一些優(yōu)秀或較好的作品,但整個說來,成就不高。而戲曲出現(xiàn)了偉大作家和許多優(yōu)秀或比較優(yōu)秀的作品,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。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8

      1、第一位女詩人是:蔡琰(文姬)

      2、第一部紀傳體通史:史記

      3、第一部詞典是:爾雅

      4、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:永樂大典

      5、第一部詩歌總集是:詩經(jīng)

      6、第一部文選:昭明文選

      7、第一部字典:說文解字

      8、第一部神話集:山海經(jīng)

      9、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:世說新語

      10、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:搜神記

      11、第一部語錄體著作:論語

      12、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:春秋

      13、第一部斷代史:漢書

      14、第一部兵書:孫子兵法

      15、文章西漢兩司馬:司馬遷。司馬相如

      16、樂府雙璧:木蘭詞孔雀東南飛,加上《秦婦吟》為樂府三絕

      17、史學雙璧:史記資治通鑒

      18、二拍: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(凌蒙初)

      19、大李杜:李白杜甫小李杜:李商隱杜牧

      20、中國現(xiàn)代文壇的雙子星座:魯迅郭沫若

      21、三不朽:立德立功立言

      22、三代:夏商周

      23、《春秋》三傳:左傳公羊傳谷梁傳

      24、三王:夏禹商湯周公

      25、三山:蓬萊方丈瀛洲

      26、三教:儒釋道

      27、三公:周時,司馬司徒司空;西漢,丞相太尉御史大夫;清明,太師太傅太保

      28、三曹:曹操曹丕曹植

      29、公安三袁: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

      30、江南三大古樓: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

      31、歲寒三友:松竹梅

      32、三輔: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

      33、科考三元:鄉(xiāng)試,會試,殿試和自的第一名(解元,會元,狀元)

      34、殿試三鼎甲:狀元榜眼探花

      35、中國三大國粹:京劇中醫(yī)中國畫

      36、三言: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(馮夢龍)

      37、儒家經(jīng)典三禮:周禮儀禮禮記

      38、三吏:新安吏石壕吏潼關(guān)吏

      39、三別: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

      40、郭沫若“女神”三部曲: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

      41、茅盾“蝕”三部曲:幻滅動搖追求

      42、農(nóng)村三部曲:春蠶秋收殘冬

      43、巴金“愛情”三部曲:霧雨電

      44、“激流”三部曲:家春秋

      45、第一部國別史:國語

      46、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:國策戰(zhàn)國策

      47、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:晏子春秋

      48、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:屈原

      49、第一首長篇敘事詩:孔雀東南飛(357句,1785字)

      50、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:《典論·論文》(曹丕)

      51、第一位田園詩人:東晉,陶淵明

      52、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:南北朝梁人劉勰的《文心雕龍》

      53、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:南北朝梁人鐘嶸的《詩品》

      54、第一部科普作品,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(shù)著作:北宋的'沈括的《夢溪筆談》

      55、第一部日記體游記:明代的徐宏祖的《徐霞客游記》

      56、第一位女詞人,亦稱“一代詞宗”:李清照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9

      宋詞和宋詩

      ①以蘇辛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。蘇軾,字子瞻,東坡居士,其詩、文、字畫都有極高成就。與其父蘇洵、弟蘇轍號稱“三蘇”。著有《蘇東坡集》。辛棄疾,字幼安,號稼軒,有《稼軒長短句》。

      ②以柳永、李清照、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。柳永, 李清照, 姜夔。

      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。陸字務(wù)觀,號放翁,著有《劍南詩稿》。文天祥,字履善又字宋瑞,自號文山,著《文山全集》,名篇有《正氣歌》《過伶仃洋》。

      宋代散文

      ①著名的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唐宋八大家是:韓愈、柳宗元、歐陽修、王安石、蘇洵、蘇軾、曾鞏。

      ②范仲淹,字希文,謚號文正公。 《岳陽樓記》為千古名篇。

      宋人話本。

      話本是“說話”藝人的底本.著名話本有《大宋宣和遺事》(內(nèi)有水滸故事)《三國志平話》(后演進為《三國演義》)。

      宋代文學代表:

      一、陸游,字務(wù)觀,號放翁,人稱“小李白”。主要作品有《書憤》、《示兒》、《釵頭鳳》等。中國古代最高產(chǎn)的詩人,有詩9000多首。

      二、柳永,原名三變,字耆卿,別稱柳七,柳屯田。主要作品有《雨霖鈴》、《八聲甘州》等,有《樂章集》傳世。大量創(chuàng)制慢詞(長調(diào)),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,提高了詞的表現(xiàn)能力。

      三、歐陽修,字永叔,號醉翁,六一居士,謚文忠。北宋文壇領(lǐng)袖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主要作品有與宋祁合修《新唐書》,獨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醉翁亭記》、《秋聲賦》、《六一詞》等,結(jié)為《歐陽文忠集》。他的《六一詩話》是我國第一部詩話。

      四、蘇洵,字明允,號老泉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與蘇軾、蘇轍合稱“三蘇”。主要作品有《嘉右集》。《六國論》出于此。作品以史論、政論為主。

      五、辛棄疾,字幼安,號稼軒,與蘇軾并稱“蘇辛”。人稱“詞中之龍”。主要作品有《稼軒長短句》,宋詞中成就卓越者,繼承并發(fā)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,開拓了詞的表現(xiàn)范圍。

      六、王安石,字介甫,號半山,封荊國公,世稱王荊公、王文公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主要作品有《游褒禪山記》、《傷仲永》、《元日》、《泊船瓜州》等,集為《王臨川集》,中國11世紀的'改革家。

      七、司馬光,字君實,封溫國公,謚文正,涑水鄉(xiāng)人,世稱涑水先生。史界“兩司馬”之一。主要作品《資治通鑒》,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,記載上自戰(zhàn)國下至五代計1362年的史實,史書“雙璧”之一。

      八、蘇軾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,謚號文忠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在書法上與蔡襄、黃庭堅、米芾并稱“宋四家”。主要作品有《赤壁賦》、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、《念奴嬌》等,結(jié)為《東坡七集》。他是宋代最偉大的文人,開創(chuàng)了豪放詞派,與韓愈并譽為“韓潮蘇海”。

      九、李清照,號易安居士。主要作品有《武陵春》、《如夢令》、《聲聲慢》等,結(jié)為《漱玉詞》。古代最重要的女詩人,宋代婉約詞派中成就最高者。

      十、范仲淹,字希文,謚文正。主要作品有《岳陽樓記》、《漁家傲》等,結(jié)為《范文正公集》,屬豪放派。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10

      Ⅰ散文

      這里的散文是指同詩歌、小說、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。專指那些以寫真事物為基礎(chǔ)來抒發(fā)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學作品。

      按表達方式的不同,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(以寫人敘事為主,兼有抒情成分)、抒情散文(以抒發(fā)作者情感為主)和議論散文(以說理為主)。

      散文的重要特點是“形散神不散”。“形散”主要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,聯(lián)想豐富,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;“神不散”,主要指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。

      散文常用的藝術(shù)手法有:寓情于景,即景抒情(如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),寓情于事,因事見情(如魯迅的《為了忘卻的紀念》),寓情于物,托物言志(如巴金的《燈》)。

      Ⅱ小說

     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,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(jié)和環(huán)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。

     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、情節(jié)和環(huán)境。

      小說的情節(jié)一般包括開端、發(fā)展、高潮、結(jié)局等四部分,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。

      環(huán)境包括社會環(huán)境和自然環(huán)境。社會環(huán)境主要交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;自然環(huán)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、地點、場景,或用以烘托氣氛,或表現(xiàn)人物感情,或推動人物情節(jié)發(fā)展等。

      按照不同的標準,小說可分為不同的種類:

      按篇幅及容量分為長篇、中篇、短篇、微型小說(小小說)。

      按內(nèi)容分為歷史小說、現(xiàn)代小說、科學幻想小說、公案小說、武俠小說、言情小說、傳奇小說等。

      按寫作體制分為章回小說、日記體、書信體、自傳體等。

      按語言形式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。

      我國古代小說發(fā)展的幾個階段:

      ⑴寓言(先秦兩漢),如《精衛(wèi)填海》《夸父追日》。

      ⑵筆記小說(魏晉南北朝),如干寶的《搜神記》(又成志怪、志人小說)。

      ⑶傳奇(唐代),如李朝威的《柳毅傳》。

      ⑷話本(宋代),如《快嘴李翠蓮》。

      ⑸擬話本(明代),如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。

      ⑹章回小說(明、清),如《紅樓夢》。

      Ⅲ戲劇

     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(shù)。這里講的戲劇實際上就是劇本,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。

     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(即臺詞)和舞臺說明。舞臺說明是寫在劇本每一幕的開端、結(jié)尾和對話中間的說明行文字,內(nèi)容包括人物表、時間、地點、服裝、道具、布景及人物的表情、動作、上下場等,它具有增強舞臺氣氛、烘托人物心情、展示人物性格、推動情節(jié)展開等多種作用。

      按照不同的標準,戲劇可分為不同種類:

      按藝術(shù)形式和表現(xiàn)手法分為話劇、歌劇、舞劇。

      按劇情繁簡和結(jié)構(gòu)分為獨幕劇和多幕劇。

      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(如《屈原》)、現(xiàn)代劇(如《竇娥冤》)。

      按矛盾沖突的'性質(zhì)分為悲劇、喜劇、正劇。

      Ⅳ詩歌

      ⑴詩歌是文學體裁的一種。它要求以高度凝煉的語言,形象的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感情,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,并有一定的節(jié)奏韻律。

      ⑵詩歌的特點

      ①詩歌內(nèi)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。

      ②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、形象、音調(diào)和諧、節(jié)奏鮮明等特點。

      ③詩歌的形式:不是以句子為單位,而是以行為單位,分行又主要是根據(jù)節(jié)奏,而不是以意思為主。

      ⑶詩歌的分類:

      詩歌按時代可分為現(xiàn)代詩歌和古典詩歌(舊體詩)兩大部分。

      現(xiàn)代詩歌按形式又可分為新詩和以舊體詩形式反映現(xiàn)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詩歌(如毛澤東的《沁園春?長沙》)。

      新詩按內(nèi)容有無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。

      抒情詩又可以有直接抒情、借景抒情和借人、事的描寫抒情等幾種形式。

      新詩按形式分為格律詩(如聞一多的《死水》)、自由式、散文詩。

      新詩按來源分為群眾創(chuàng)作的民歌(歌謠)和文人詩作。

     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(古詩、古風)、近體詩(今體詩)、詞(又名“詩余”“長短句”“曲詞”“曲子詞”“倚聲”“填詞”)、曲等幾種不同形式。

     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,形式自由,篇幅不限,每句字數(shù)不定(指雜言),不講對仗,押韻自由等。它常常有四言古詩(最早出現(xiàn)于《詩經(jīng)》)、五言古詩(成熟于漢,如《古詩十九首》)、七言古詩(成熟于唐代,如《長恨歌》)、樂府詩(標題有的加上“歌”“行”“引”“曲”“吟”“弄”等名稱,如《琵琶行》)等。

      近體詩就是古典格律詩,除排律外,篇有定句,句有定字,字有定聲,韻有定位。它一般又有五言絕句、七言絕句兩種形式的絕句和七言律詩、五言律詩、排律等多種形式的律詩。

      按字的多少,詞一般又有小令(58字內(nèi))、中調(diào)(59-90字內(nèi))和長調(diào)(91字以上)三種形式。詞調(diào)有定格,句有定數(shù),字有定聲,韻有定位。

      曲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。散曲又有小令(短小的曲子)和套數(shù)(又名“套曲”)兩種形式。

      ⑷詩、詞、曲的有關(guān)知識。

      ①新詩舊體詩

     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后,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用白話寫的自由體詩,如《再別康橋》《我愛這土地》都是新詩。用文言寫的格律詩稱為舊體詩,如:毛澤東的《沁園春?長沙》,陳毅的《梅嶺三章》。這些都是現(xiàn)代詩歌。

      ②信天游

      又稱“順天游”,陜北民歌形式,其特點是:形式自由靈活;兩句一節(jié),可以換韻,也可一韻到底;多用比興手法;句子以七言為主,靈活多變。如:李季的《王貴與李香香》。

      ③古體詩·近體詩

     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。二者的主要區(qū)別是:古體詩多指唐代以前的詩歌,近體詩是指唐初開始形成的,在字數(shù)、聲韻、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(guī)定的一種格律等。

      ④律詩?絕句(又叫截句)

      律詩和絕句的區(qū)別主要在于句數(shù)上。絕句只有四句,可以對仗,也可以不對仗。律詩共八句,一二兩句為首聯(lián),三四兩句為頷聯(lián),五六兩句為頸聯(lián),七八兩句為尾聯(lián);首聯(lián)和尾聯(lián)可對仗,可不對仗,頷聯(lián)和頸聯(lián)必須對仗;無論律詩還是絕句,都有平仄聲的要求。八句以上的律詩成為排律。

      ⑤歌行引

      古代詩歌體裁,三者無嚴格區(qū)別。音節(jié)、格律一般比較自由,形式有五言、七言、雜言,如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《琵琶行》《李憑箜篌引》。

      基本文學常識 11

      一、《史記》名稱由來

      《史記》最初沒有固定書名,稱“太史公書”,或“太史公記”,也省稱“太史公”。據(jù)現(xiàn)知材料考證,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《史記》的,是東漢桓帝時寫的《東海廟碑》,此前“史記”是古代史書的通稱。從三國開始,“史記”由通稱逐漸成為“太史公書”的專名。

      二、《史記》創(chuàng)作背景

     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,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,以致明堂、石室的.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。漢朝建立后,蕭何修訂法律,韓信申明軍法,張蒼制立章程,叔孫通確定禮儀,品學兼優(yōu)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,《詩》《書》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并獻出。

      三、《史記》取材

      《史記》取材相當廣泛。當時社會上流傳的《世本》、《國語》、《秦記》、《楚漢春秋》、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,以及實地調(diào)查獲取的材料,都是司馬遷寫作《史記》的重要材料來源。特別可貴的是,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,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,如不列沒有實據(jù)的三皇,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,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,或者采用闕疑的態(tài)度,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。由于取材廣泛,修史態(tài)度嚴肅認真,所以,《史記》記事翔實,內(nèi)容豐富。

      四、《史記》創(chuàng)作過程

      司馬氏世代為太史,整理和論述歷史。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》載:“談乃據(jù)《左氏春秋》、《國語》、《世本》、《戰(zhàn)國策》、《楚漢春秋》,接其后事,成一家之言。”可見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有意繼續(xù)編訂《春秋》以后的史事。司馬談曾任太史令,將修史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,可惜壯志未酬。元封元年,漢武帝進行封禪大典,司馬談身為太史令,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,引為終生之憾,憂憤而死,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:“今天子接千歲之統(tǒng),封泰山,而余不得從行,是命也夫!余死,汝必為太史,無忘吾所欲論著矣……”司馬遷則回答道:“小子不敏,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。”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。《史記》以《封禪書》為其八書之一,即見其秉先父之意。司馬遷是紹繼《春秋》,并以漢武帝元狩元年“獲麟”,撰寫《史記》。

      司馬遷子承父志,繼任太史令。他早年受學于孔安國、董仲舒,漫游各地,了解風俗,采集傳聞。初任郎中,奉使西南。太初元年(前104年),司馬遷開始了《太史公書》即后來被稱為《史記》的史書創(chuàng)作。但是,事出意外,天漢三年(前98年),李陵戰(zhàn)敗投降匈奴,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,并處以宮刑,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(chuàng)傷。出獄后任中書令,他忍辱含垢,發(fā)奮繼續(xù)完成所著史籍,以其“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識,前后經(jīng)歷了14年,創(chuàng)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《史記》。

    【基本文學常識】相關(guān)文章:

    外國基本文學常識04-26

    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11-07

    中國古代基本文學常識大全04-25

    高考文學常識:元代文學05-24

    中考文學常識08-28

    元代文學常識12-07

    史記文學常識04-28

    文學常識大全03-14

    文學常識試題02-07

  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|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| 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| GOGOGO高清视频高清大全|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|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|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2020| 欧亚日韩国产综合AV一二区|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夕不卡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