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高中古代文學常識 推薦度:
- 相關推薦
高中古代文學常識匯總
高中的古代文學常識有哪些?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。包括作家,年代,作品,文學中的地理,歷史各種典故,故事,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。下面小編給大家?guī)砀咧泄糯膶W常識匯總,歡迎大家閱讀。
高中古代文學常識 1
年齡稱謂:
1.孩提:指2—3歲的兒童。
2.垂髫:三四歲至八 九歲的兒童。(髫指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(fā))
3.總角:八 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。(古代兒童將頭發(fā)分作左右兩半,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,形如兩個羊角,故稱。)
4.黃口:十歲以下。
5.豆蔻: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。
6.束發(fā):男子十五歲。(十五歲,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,扎成一束)
7.及笄:指女子15歲。(笄,謂結發(fā)而用笄貫之,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)
8.弱冠:男子二十歲。(古人二十歲行冠禮,以示成年,但體猶未壯,故稱)
9.而立:男子三十歲。(立,即“立身、立志”)
10.不惑:男子四十歲。(不惑,即“不迷惑、不糊涂”)
11.知天命:男子五十歲。
12.花甲:六十歲。
13.古稀:七十歲。
14.耄耋:八十歲。
15.鮐背之年:九十歲。
16.期頤:一百歲。
地理常識
1.九州,中國的代稱。一般指冀州、徐州、兗州、青州、揚州、荊州、梁州、雍州和豫州。
2.中原,廣義上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(qū)。狹義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。
3.海內(nèi),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(huán)海,故稱國境之內(nèi)為海內(nèi)。
4.四海,指天下、全國。
5.江河,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、黃河。
6.江東,指長江以東地區(qū),古人以東為左,故又稱江左。
7.江表,長江以南地區(qū),從中原看,地處長江之外,故稱。
8.五岳,分別是東岳泰山、南岳衡山、西岳華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
9.南京,又稱建康、金陵、江寧、白下等。
10.揚州,又稱廣陵、維揚。
11.杭州,又稱臨安、武林等。
12.蘇州,又稱姑蘇、平江等。
官職變化
關于任職授官的:
①任:擔當,擔任。“恬任外事,而毅常為內(nèi)謀。”
②授:授官,任命。“遣使者持黃金印、赤韨縌,朱輪車,即軍中拜授。”
③除:任命,授職。“除臣洗馬。”
④拜:授給官職。“拜亮為丞相。”
⑤征:征召(特指君召臣)。“趙相征至長安,乃使人復召趙王。”
⑥辟:征召,由中央官署征聘,然后向上薦舉,任以官職。“初辟司徒府,除佐著作郎。”
⑦薦:推薦,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,任以官職。“(荀)彧薦嘉。”
⑧舉:推薦,推舉,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,任以官職。“傅說舉于版筑之間,膠鬲舉于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于士,孫叔敖舉于海,百里奚舉于市。”
⑨起:起用人任以官職或重新啟用,任以官職。 “不如召甘茂于魏,召公孫顯于韓,起樗里子于國。三人者,皆張儀之讎也。”
⑩提:提拔。“然(魏收)提獎后輩,以名行為先,浮華輕險之徒,雖有才能,弗重也。”
?拔:提升沒有官職的人。“山濤作冀州,甄拔三十余人。”
封:帝王授予臣子土地、封號或爵位。“使秦無尺土之封,不立子弟為王。”
?贈: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。 “步夫人卒,追贈皇后。”
?賜: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。 “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,賜爵關內(nèi)侯。”
?賞:由皇帝特旨頒布,賜予官職、官銜或爵位。 “八月初一日,上召見袁世凱,特賞侍郎。”
關于提升職務的:
①擢、升、拔擢: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。“擢為后將軍。”
②進:用于較高職務。“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。”
③起復:恢復原職務。“蒙皇上隆恩起復委用,正竭力圖報之時,豈可因私枉法。”
④超遷、超擢:越級破格提升。“孝文帝說之,超遷,一歲中至太中大夫。”
關于調動職務的:
①轉、移、調、徙:一般的調動,調遷。“調為隴西都尉。”“徙齊王信為楚王。”
②遷:調動官職,一般指升官。“方進轉為博士。數(shù)年,遷朔方刺史。”
③出:指出京受任。“永和初,出為河間相”
④陟:升遷,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。“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,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”
⑤補: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。“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,以望之為平原太守。”
關于兼職的:
①領: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。“(范曄)服終,領新蔡太守。”
②攝: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。“羊舌鮒攝司馬。”
③權:臨時代職。“以京官權知,三年一易。”
④假:暫時代理。“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、斥候百余人俱。”
⑤行:代理官職。“太祖行備武將軍。“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。”
⑥署:有“代理,暫任”的意思,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。“以亮為軍師將軍,署左將軍府事。”
⑦護:原官員短期離職,臨時守護印信,“護”有“統(tǒng)轄,統(tǒng)率”之意。“今日大王尊官之,令護軍。”
關于降級免職的:
①罷、免、解、黜、奪: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。“乃罷逐趙綰、王臧等。”“免官削爵。”
②放:委任委派,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。“即放寧夏知府,旋升為寧夏道。”
③貶、謫:因過失而降級。“貶連州刺史。”“滕子京謫守巴陵郡。
④革、褫:皆為“革除”的意思,指撤職查辦。“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。”
⑤左遷:降級使用,貶官。“心猶恨之,遂左遷毓。”
⑥開缺: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,職位一時空缺,另選他人充任。
⑦致仕:帶職退休。
高中古代文學常識 2
先秦篇
一、散文
(一)歷史散文
(1)《左傳》:
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、完整的編年體史書。原名《左氏春秋》,又稱《春秋左氏傳》,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。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(前722)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(前468),前后記敘了春秋時期250 多年的史事。
(2)《國語》:
我國第一部的國別體史書,共21 卷。傳為左丘明所著。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,從春秋末年到戰(zhàn)國初期。《國語》和《左傳》區(qū)別是《國語》寫不同國家,以記言見勝;《左傳》按年代編寫,長于記事。
(3)《戰(zhàn)國策》:
即《國策》,《國語》后又一部國別體史書,西漢末年劉向所編訂,共33 編。記事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(前453),下迄秦二世元年(前209),主要記述了戰(zhàn)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。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,影響最大 的著作之一。該書語言生動,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,描寫人物繪聲繪色,常用寓言闡述道理,著名的寓言有"畫蛇添足""亡羊補牢""狡兔三窟""狐假虎威" "南轅北轍"等。
(二)諸子百家散文
(1)道家
老子,又稱老聃、李耳,道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,生活于春秋時期。主張"無為",以"道"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,"道"為客觀自然規(guī)律,代表樸素辯證法觀點。如"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"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,并能由對立而轉化。代表作《老子》,又名《道德經(jīng)》。
莊子,名周,戰(zhàn)國時宋國蒙(河南)人,道家學派代表人物。莊子主張"天人合一"和"清靜無為"。現(xiàn)存《莊子》一書,33 篇,又名《南華經(jīng)》。代表作《逍遙游》。
(2)儒家
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時魯國陬(zōu)邑人,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。思想核心是"仁"。現(xiàn)存《論語》20 篇,是他的弟子記錄他與弟子們言行的語錄體專集。"論",讀lún ,擇也,選擇摘錄之意。
孟子,名軻,字子輿,戰(zhàn)國時鄒(山東)人,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。其中心思想是"仁義",主張實行仁政,強調"民貴君輕",重視民心向背。在人性問題上提出"性善"論。著有《孟子》一書。
荀子,名況,尊號"卿",戰(zhàn)國末期趙國人。漢時避宣帝劉洵諱,改稱"孫卿",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。著有《荀子》。針對孟子"性善論"提出"性惡論",針對儒家"天命論"提出"天行有常"的樸素唯物論和"制天命而用之"的"人定勝天"思想。
(3)墨家
墨子,名翟(dí),春秋時代魯國人,墨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,主張"兼愛"、"非攻"、"尚賢"、"節(jié)用"。著有《墨子》一書,今存53 篇。
(4)法家
韓非,戰(zhàn)國末韓國人,荀況弟子,法家學派代表人物。在政治上提出重賞、重罰、重農(nóng)、重戰(zhàn)者諸項政策,主張君主集權,反對貴族操縱政治。現(xiàn)存《韓非子》55 篇。
春秋三傳:《春秋左傳》、《春秋公羊傳》、《春秋谷梁傳》
四書: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
五經(jīng):《周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春秋》。
六經(jīng):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春秋》。
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(shù)
六義(詩經(jīng)):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
十三經(jīng):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詩》、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春秋左傳》、《春秋公羊傳》、《春秋谷梁傳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孝經(jīng)》、《爾雅》、《孟子》
十家:西漢史學家班固概括為:儒、道、陰陽、法、名、墨、縱橫、農(nóng)、雜、小說。
三教九流:三教,儒教、道教、佛教。九流,儒家、道家、陰陽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縱橫家、雜家、農(nóng)家。
二、詩歌
(一)《詩經(jīng)》
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。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。《詩經(jīng)》通稱為《詩》或《詩三百》,到漢代,儒家把它奉為經(jīng)典才稱《詩經(jīng)》,共305篇。
內(nèi)容分 為"風"、"雅"、"頌"三部分。"風"又叫"國風"共160 篇,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,這是《詩經(jīng)》的精華,如《伐檀》、《碩鼠》。"雅"分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,共105篇,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,也有少數(shù)民 謠,內(nèi)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,歌功頌德的。"頌"分《周頌》、魯頌》、《商頌》共40 篇,多為貴族統(tǒng)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。
手法分為"賦"、"比"、"興",形式以四言為主,多數(shù)為隔句用韻,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、反復詠唱的特點。《詩經(jīng)》是我國詩歌現(xiàn)實主義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源頭。
(二)《楚辭》
西漢末年,劉向搜集屈原、宋玉等人的作品,輯錄成《楚辭》,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。它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,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(chǎn)和方言詞匯,所以叫"楚辭"。《楚辭》(浪漫主義)與《詩經(jīng)》(現(xiàn)實主義)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。
屈原, 名平,字原,號靈均,戰(zhàn)國末期楚國人。他開創(chuàng)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?yōu)閭人獨立創(chuàng)作的新紀元,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(tǒng)的奠基人,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 人。他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《離騷》(即遭遇憂愁,"離"通"罹"),后人因此又稱"楚辭"為"騷體"。還有《九歌》、《九章》、《天 問》等。《涉江》是《九章》中的一篇。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羅江自沉的紀念日。
風騷:"風"指《詩經(jīng)》"國風",騷指《楚辭》中《離騷》,后以此概指《詩經(jīng)》和《楚辭》。
屈宋:屈原、宋玉(屈原弟子,主要有《九辯》、《風賦》、《登徒子好色賦》、《高唐賦》。)
三、其他
(1)《山海經(jīng)》:
我國古代地理名著。內(nèi)容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,包括山川、物產(chǎn)、藥物、祭祀、巫醫(yī)等。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,如"黃帝戰(zhàn)蚩尤"、"鯀禹治水"、"精衛(wèi)填海"、"夸父追日"等故事。
(2)《列子》: 列子,名御寇,戰(zhàn)國時鄭(河南)人,被道家尊為前輩,主"虛靜"、"無為"。
(3)《晏子春秋》:
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,對當時統(tǒng)治者的奢侈腐敗、勞動人民的饑寒交迫及各國之間的勾心斗角,都有真實反映,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。
秦代篇
(1)李斯:
代表作是散文《諫逐客書》。秦王政十年(前237)下令驅逐六國客卿。李斯上《諫逐客書》阻止,為秦王政采納。他在秦王政統(tǒng)一六國的事業(yè)中起了較大作用。
(2)呂不韋:
戰(zhàn)國末期韓國大商人,曾為秦國的相國。他集合門客編寫了《呂氏春秋》。又稱《呂覽》,是雜家代表作。呂不韋還想出一個宣傳該書的辦法,"布咸陽市門,懸千金其上,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。"即"一字千金"的由來。
漢代篇
一、散文
(一)政論散文
(1)賈誼:
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、文學家。世稱賈生、賈長沙、賈太傅,洛陽人。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,有"疏"7 篇,《新書》10 卷58 篇;明朝人輯有《賈長沙集》。
《新書》反映了賈誼的政治經(jīng)濟思想,開篇《過秦論》,總結了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,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張;《宗首》、《藩強》、《權重》等闡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;《大政》、《修政》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。代表了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就。
(2)晁錯:
西漢政治家,作品有《守邊勸農(nóng)疏》、《論貴粟疏》。
《守邊勸農(nóng)疏》,就抗御匈奴問題深入議論,首次提出屯田戍邊的建議,并周密地設計了實施舉措:如從罪人至庶民,廣泛招募,當免罪的免罪;由官府補償被匈奴奪去的損失等,以使屯戍者久安其處。此疏奏上后,即被文帝采納,定為國策。
《論貴粟疏》,提出了"欲民務農(nóng),在于貴粟"的觀點,扭轉了"谷賤傷農(nóng)"的狀況振興了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,增強了國力,對歷史上"文景之治"的局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。
(二)歷史散文
(1)司馬遷:
字子長,西漢夏陽(陜西)人,太史令司馬談之子。《史記》原名《太史公書》,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,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,被魯迅稱為"史家之絕唱,無 韻之《離騷》"。分為本紀、世家、列傳、表、書。共130篇,本紀記帝王生平事跡;世家記貴族興衰史;列傳記不同階層社會著名人物事跡;表是全書敘事的聯(lián) 絡和補充;書是天文歷法科技專著。《史記》與司馬光的《資治通鑒》并稱"史學雙璧"。司馬遷與西漢司馬相如有"文章兩漢兩司馬"之稱。司馬遷與班固有"班馬"之稱。
(2)班固:
字孟堅,東漢扶風(陜西)人,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《漢書》,開創(chuàng)"包舉一代"的斷代史體例。辭賦以《兩都賦》最著名。
《兩都賦》分《西都賦》、《東都賦》兩篇。《西都賦》由假想人物西都賓敘述長安情況,以暗示建都長安的優(yōu)越性;《東都賦》則由假想人物東都主人介紹東都洛陽盛況,表明已超過了西都長安。后張衡《二京賦》、左思《三都賦》,在形式上都受其影響。
四史: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、《三國志》
(三)其他
(1)劉安:
沛郡(江蘇)人,西漢思想家、文學家,漢高祖孫,襲父爵封為淮南王。招門客集體編著《淮南鴻烈》,也叫《淮南子》。 全書內(nèi)容龐雜,《漢書·藝文志》則將它列入雜家。其中最為著名的篇章有《鯀禹治水》、《共工怒觸不周山》、《塞翁失馬》等。
(2)劉向:
西漢經(jīng)學家、文學家。撰有《說苑》、《新序》,還整理修訂了《戰(zhàn)國策》、《楚辭》。
《說苑》:按各類記述春秋戰(zhàn)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,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,不少篇章中有關于治國安民、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。主要體現(xiàn)了儒家的哲學思想。
《新序》采集舜、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,分類編纂,與《說苑》一書性質類似。
(3)王充:
王充是東漢偉大的無神論者。著有《論衡》,《訂鬼》是他的名篇。
《論衡》, 無神論著作,是針對這種儒術和神秘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。《論衡》解釋世俗之疑,辨照是非之理,即以"實"為根據(jù),疾虛妄之言。"衡"字本義是天平,《論 衡》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。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。正因為《論衡》一書反叛于漢代的儒家正統(tǒng)思想,故將它視之為"異書"。
《訂鬼》,選自《論衡》。王充生活的時代,各種鬼神迷信泛濫,危害社會,他著重對"死人為鬼,有知,能害人"的有神論思想進行了有力地批判,針對相對的提出了"死人不為鬼,無知,不能害人"的無神論主張。
(4)蔡琰:
東漢杰出的女詩人和書法家。字文姬,東漢末年人,是文學家蔡邕的女兒。"天下喪亂,文姬為胡騎所獲,沒于南匈奴左賢王,在胡中十二年,生二子。曹操素與邕善,痛其無嗣,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,而重嫁于(董)祀。……后感傷亂離,追懷悲憤,作詩二章。"這是《悲憤詩》由來。
二、賦 (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)
(1)賈誼:
《吊屈原賦》,公元前176年,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,歷屈原放逐之地,遂作此賦。此賦描寫了一個善惡顛倒,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,表現(xiàn)對屈原深深的同情。但他不贊同屈原以身殉國,主張"遠濁世而自藏",以此保全自己,這才合乎"圣人之神德"。
《鵩鳥賦》,人鳥對話形式,開漢賦主客問答體之先河。作者向這只帶來死亡之兆的鳥兒訴說,得到的答案是死亡不過是萬物變化的一種,不值得為生留戀,為死悲傷。
(2)枚乘:
西漢辭賦家,代表作《七發(fā)》是一篇諷諭性作品。賦中假設楚太子有病,吳客前去探望,通過互相問答,構成七大段文字。在于勸誡貴族子弟不要過分沉溺于安逸享樂,表達了作者對貴族集團腐朽縱欲的不滿。
(3)東方朔:
西漢辭賦家,《答客難》以主客問答形式,說生在漢武帝大一統(tǒng)時代,"賢不肖"沒有什么區(qū)別,雖有才能也無從施展,有詼諧的特點,發(fā)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。
(4)司馬相如:
西漢辭賦家,代表作《子虛賦》、《上林賦》。
《子虛賦》通過楚國之子虛先生講述隨齊王出獵,齊王問及楚國,極力鋪排楚國之廣大豐饒。烏有先生不服,便以齊之大海名山、異方殊類,傲視子虛。
《上林賦》是《子虛賦》的姊妹篇,描繪了上林苑宏大的規(guī)模,進而描寫天子率眾臣在上林狩獵的場面。
(5)揚雄:
西漢文學家,哲學家,作品《甘泉賦》、《羽獵賦》,是仿《子虛》、《上林》而作。
(6)張衡:
字平子,東漢著名科學家、文學家。代表作《二京賦》、《歸田賦》、《四愁詩》。
《二京賦》,包括《西京賦》、《東京賦》兩篇。二京,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。
《歸田賦》,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,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。
《四愁詩》,張衡目睹東漢朝政日壞,天下凋敝,而自己雖有濟世之志,希望能以其才能報效君主,卻又憂懼群小用讒,因而郁郁,遂作《四愁詩》以瀉情懷。
三、樂府民歌
《樂府詩集》:
樂府詩總集名,南朝宋·郭茂倩編寫。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,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。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立的音樂機關,專事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。這些樂章、歌辭后來就叫"樂府詩",成為繼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楚辭》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。
代表作《孔雀東南飛》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《玉臺新詠》,是第一部長篇敘事詩,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部敘事詩。與北朝《木蘭詩》并稱"樂府雙璧"。又與《木蘭詩》,韋莊的《秦婦吟》并稱為"樂府三絕"。
古代文學秦漢文學常識
一、先秦文學:
1.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(公元前221年)期間的文學,叫先秦學。
2.神話產(chǎn)生在文字發(fā)明以前。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,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。 3.《尚書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,相傳曾經(jīng)由孔子編選。
4.《詩經(jīng)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,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。
5.《楚辭》為西漢劉向所輯,收有屈原、宋玉寫的賦,因具楚地方聲,故稱《楚辭》,對后代文學創(chuàng)作有深遠影響。
6.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,《離騷》是屈原的代表作品。
7.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,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。《左傳》和《戰(zhàn)國策》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。《左傳》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,在歷史、文學和語言方面,都有很高的成就。《論語》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,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,由孔子的學生寫成。
二、秦漢文學
1.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辭賦的杰出作家,《子虛賦》和《上林賦》是他的代表作品。
2.《史記》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,也是紀傳文學的典范。
3.漢代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發(fā)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樂府本來是指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關,后來人們把樂府機關采集、整理、保存的詩歌稱為樂府詩。
4.《孔雀東南飛》是中國古代杰出的長篇敘事詩,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,是漢樂府敘事詩發(fā)展的高峰。
5.《古詩十九首》是東漢末年一組無名氏的短詩,它是對樂府民歌的發(fā)展,標志著五言詩技巧達到了成熟的階段。
【高中古代文學常識】相關文章:
高中常用古代文學常識11-25
古代文學常識大全05-20
古代文學常識內(nèi)容08-17
語文古代文學常識07-31
中國古代文學的常識03-16
古代文學秦漢文學常識03-19
中國古代文學常識11-02
中國古代文學常識07-20
中國古代文學常識06-01
中國古代文學常識「」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