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長中的天空_初中記敘文
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,特別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記敘文,記敘文是通過描述人物、時間及狀物、寫景等,來表達(dá)一定的中心的一種文體形式。那么什么樣的記敘文才是好的呢?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長中的天空_初中記敘文,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思想的成熟,漸漸地,我也有了自己的煩惱,那就是:由于升學(xué)的壓力太大,導(dǎo)致我們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太少,生活能力太差。
一次,媽媽去上奧賽馬課,我自己在家,到了中午,我的肚子“咕咕”直叫,原來我的肚子抗議了,我想:“自己都這么大了,也應(yīng)該試著自己做飯了。”我來到廚房,找來一個盆子,舀一些米倒進(jìn)去,用水把米洗干凈,我一共淘了三、四遍……于是,我插上電源,進(jìn)屋看書去了。過了半個多小時,我去看了一下,熟了,我就興不已。我盛了一碗,自己嘗了一口,咦?怎么沒有平時吃的香呢?這時,媽媽回來了,她吃了一口能上能下上吐掉了,她問我:“你怎么做的?”我把過程說了一遍,以媽哭笑不得地說:“做飯的水不能用淘米水。”這個故事雖然像個笑話,但是卻反映了我們這一代人生存能力差,缺少生活本領(lǐng),一個個只知道學(xué)習(xí),學(xué)習(xí),再學(xué)習(xí),成了一個書呆子。這與家長的大包大攬是分不開的。
我曾盾過一篇報道,說一個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(xué),成績優(yōu)異、知識淵博,竟然連被子都不會疊。他的父母必須時時刻刻跟著他,但終究因為三個人都在北京,生存困難,不得不回到家門口上普通的大學(xué)。這是個極其特殊的特別,是父母親的大包大攬,讓孩子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,毀了一個人才的`成才之路。他可以說是一個好學(xué)生、好學(xué)者,但不量個完整的人,真正的人懂得去如何生存。
在中日兩國聯(lián)合舉辦的夏令營活動中,中國孩子一路叫苦,不能堅持,但日本孩子卻一切安排地井井有條。這說明了什么?說明中國孩子的天空不屬于孩子的,而是父母的!
給予我們一片藍(lán)天吧,我們能飛得更高;給予我們一片藍(lán)天吧,我們能成長得更健康;給予我們一片藍(lán)天吧,我們能活得更出色。“慣子如殺子”,為了我們不再煩惱,父母們,賜給我們一片屬于自己的蔚藍(lán)的成長天空吧!